同样是教书育人,同样的道理,你教他们要费十倍的功夫,他还未必能学会。
而且收了奴隶,他对你半点帮助都没有,全靠你对他付出。
既然同样是收义从,何不收些省心的,人高马大的,有点学问基础的?
“纣王还是大意了,没有了解民情。”
孔宣摇了摇头,知道商朝的动荡,很快就要开始了。
不问出身固然好,但实际效果,却是一丁点都没有。
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士族豪门身上,会读书写字,有才华的也全都是富家子弟,因为他们有传承,有族里的长辈教导,这些资源底层百姓去哪偷?
又怎么能变成有学之士?
难道还指望他无师自通,凭空创造文字?
所以不问出身只是一纸空谈。
不但没有好处,还会触犯那些既得利益者。
他们世世代代的努力,才能位列朝堂,成为天下名士,你让一个出身低微的人,不需要资历,一下子和他们平起平坐,那帮权贵岂能甘心?
只怕朝堂上已经风起云涌,君臣激烈对峙了,说不准还会有士大夫撞死。
朱升瞅了几眼延期榜单,有些担忧地说道:
“看来这次参与应试的才子很多,竞争激烈,只怕会影响到我们。”
“你想多了。”
孔宣摇头说:
“事实和你想的正好相反,突然延期十五天,不是人多,而是参与的人太少,通过应试的才子更少,导致比干回去没法交差,才不得不延期。”
“……”
朱升愣了一下,恍然道:
“你说的有道理,反正我祖父就封锁了朝廷招贤的消息,除了我,侯国内一个来应试的都没有,大家都如此,参与应试的也只剩下崇城本地人了,只怕崇侯虎要哭死。”
“那也未必,如果比干来之前,崇侯虎便下令禁止崇州百姓参与应试,只怕也没人敢违逆他的意思,就算比干问起来,崇侯虎也能装傻充愣,百姓不愿意参加,你能怪我吗?”
“那这次应试,我们应该也有机会。”
高继能他们乐了。
一众义从的水平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才子不靠边,却又比普通人强得多。
这些天经过孔宣的恶补,道德文章还是能写几句的,有机会蒙混过关。
至于武关,对他们这群彪悍豪强来说,应该没什么难度。
“既然不着急了,那我们就先回去养精蓄锐,等状态好了再来考。”
孔宣说完,义从们和朱升都纷纷点头,准备打道回府。
……
正如孔宣所料,此刻的比甘面色铁青,怒气几乎要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