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指着女孩儿针线过活的人家,你不爱好这个,往后少做便是了。”
徐姨娘算是个很开明的女人了,锦心自幼身体不好,有什么要求都被逼得咽下,如今她只求女儿能平平安安地长大,甚至不敢求她“健康”,日后婚嫁之事更是无所求,她私下与文老爷商量过这事,最终只说走着看吧。
不过文老爷也说了,哪怕锦心往后不嫁人,从翰从林也得照顾着她。
从翰是长兄,从林与锦心是同胞姐弟,这时代宗族观念极强,锦心若是因体弱一生未婚配出阁,哪怕谈不上叫他们养,他们也是要照顾着的。
但文老爷与徐姨娘心里也都知道,无论如何,做兄弟的,总是比不上亲生父母的心,所以哪怕为了这个小女儿,他们也得咬着牙多活两年。
如今二人尚在壮年,这话说得没意思,但再过几十年,这就是切切实实需要考虑的了。
这些事情都无妨,哪怕为了给锦心留条后路,徐姨娘也会教好文从林,他们姐弟向来亲近,她也不担心。
这些事情徐姨娘从为与锦心说过,锦心多少知道两分,但却不知怎么安慰徐姨娘——她总不能告诉徐姨娘,您别怕,等过些年我就好了吧?
这话说出来她自己都不信。
稍后吃过晚饭,徐姨娘开箱子寻了两匹料子出来,一匹是喜庆的五福盈门暗红色花缎,一匹是水嫩娇艳的葱绿色绉纱,徐姨娘边看边念叨:“你姥姥年轻时就爱穿红衣裳,逢年过节也给我和你小舅舅做红衣裳,那时候村里的大小姑娘都羡慕我,说我命好,有个好娘,把我和儿子一样的待。”
锦心拄着下巴看她忙活,听了就笑:“小时候姥姥给您做红衣裳,如今您不也给姥姥做红衣裳吗?”
“可惜了,这阵子事儿多,针线也忙,你姥姥生辰我才给她缝了两块包头,没能做身衣裳。”徐姨娘摇摇头,“自打有了你们两个啊,我对你姥姥上的心也少了。这点上我不如她老人家,小时候无论我和你舅舅多闹腾,赶上你太姥姥的生辰,她都得提早做出一整身衣裳、缝出六块包头来。”
锦心宽慰她道:“姥姥做衣裳包头又不用绣花,手脚自然麻利,您给姥姥绣的包头又是五福捧寿,又是如意云纹锁边的,多精细啊。”
徐姨娘斜眼睨她,笑了,“你呀,手艺不好眼光倒好,真得是这样的富贵人家,才能养得出你和你姐姐们这样的眼界目光。我小时候,哪里见过有衣服上绣那样的花呢?”
母女俩随口说着话,周嬷嬷进来道:“姨娘,时候差不多了,得给太太请安去了。”
徐姨娘便将整理好的礼盒放下,站起身来道:“给哥儿穿好衣裳带过来吧。”
请安的时候见文老爷与文夫人面色果然不错,蕙心更是脸颊隐隐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