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江左风云(三)
大司马温以广、交多寇,周氏世有威名,以宁州刺史周仲孙监广、交二州诸军事,领广州刺史。仲孙,光之子也。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东山兄(谢安号东山),你真的对桓符子的所作所为无动于衷吗?”王坦之焦急地问道。
谢安看了一眼这位朝廷的王左卫将军,心里不由暗自长叹了一口气,这位太原王氏的大名士,虽然对江左朝廷忠心不二,可惜才能和性格却与其父蓝田侯王述相差甚远,要不然桓温也不会如此咄咄逼人,自己也不会显得独臂难支。
想起王述,谢安不由长叹了一番,要是那些故老重臣们还在的话,自己也不会如此费心费力。当年桓温为了拉拢王坦之和太原王氏一门,准备想请王坦之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谁知王述老夫子知道后把王坦之一顿臭骂:“你发痴呆症了吗?你丢不下桓温的面子,难道就要把女儿嫁进武夫之家?”一桩政治联姻不了了之。
而桓温知道自己的面子被当了抹布,却也不敢发作。当年王太保(王导)在世的时候,只要王太保一发言,旁人只有附和赞美,绝无它言,而作为晚辈的王述却直言道:“人非尧舜,怎么可能每句话都说得对呢?”丝毫不顾王太保举荐提携过他。
可惜这些老人们纷纷去世,所以才会让桓温越来越骄横跋扈,而自己一干“新人”在其威势之下只能是勉力支撑。
看到谢安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还在那里默然无语思考,王坦之不由急了:“东山兄,你怎么还在犹豫呢?先是寿春袁门一家,现在又是殷、庾两家,更牵涉到帝兄武陵王(司马晞),如果我们再任由桓符子为之,恐怕天下就只知桓大司马,而不知江左朝廷了。”
谢安轻轻地抚须道:“殷涓是自取其咎,当初殷渊源(殷浩)卒,桓公使人赍书吊之,做为孝子的殷涓既不答谢,又不回信,只顾与武陵王(司马晞)游玩,故而才有此祸。殷渊源原本就与桓公有隔阂,殷涓不好生应付,还发轻狂之举,真是糊涂啊。”
王坦之也气愤殷涓不争气,听谢安这么说,当即也无话,但是心又不甘,于是转言道:“可是庾蕴、庾冰、庾倩又怎么得罪了他?想当年庾司徒(庾亮)和庾肃公(庾翼)与桓家有通家之好,而且两位老大人在世时对桓符子多有提携知遇之恩,桓符子现在居然要收监请诛庾肃公的这三个儿子,这也太绝情了吧!”
谢安也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桓公太心急了!”是啊,桓温在这一步上真的太心急,太让人心寒了。谁都知道桓温收罪殷涓是为了泻私愤,收罪庾蕴、庾冰、庾倩是为了打击庾家在朝中的势力。因为庾、殷两家通好,不但在江左名士中声望甚高,而且多人在朝中担任“清官要职”,拥有不可小视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