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超级农业强国> 第775章 鱼肥、莺飞,海洋天堂!(42K)

第775章 鱼肥、莺飞,海洋天堂!(42K)(2 / 5)

所周知,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和带鱼,一向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类,号称“四大渔业”和“四大渔产”。这“四大渔产”,无不是高营养级的底层优质鱼类,可惜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掠夺性捕捞,溃不成军。

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抛开远洋渔业不说,一批低值鱼登上了我国近海渔业的舞台。

譬如现在近海的主要渔获巴浪鱼,是一种小型鱼类,位于食物链更下一层次,生命周期短,营养级下降,价值低,广府人都不将其作为食用鱼,而是拿来当饲料,喂养殖的石斑鱼。

美食家谈鱼,讲究珍稀和肉质细腻,犹沉浸在对大黄鱼的怀念里。可是,当渔船打回来的只有巴浪鱼时,甭管多瞧不起它一身粗皮糙肉,烂贱如泥,最终还是要正视现实:我们食用的海水鱼类每况愈下,我们的饮食趣味也不得不向下调整。

有人可能会说,近年来不是推行休渔,不少经济鱼类种群恢复,产量大大提高了吗?

且不说每年为期两到三个月的休渔,对恢复渔业资源的作用多么有限;所谓“恢复了”的鱼群,游动着的全是低幼鱼,而且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永远没有机会长大成年。

譬如仍是我国主要经济鱼类的带鱼,现在渔民捕捞上来的带鱼,要仔细挑选方能从一大堆小带鱼中拣出几条大个的“将军”——东海区带鱼的平均肛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3.2厘米下降到如今的17.9厘米,平均年龄从1.94龄下降到1.45龄。

正是因为如此,嘉谷海洋牧场内体量远超普通标准的经济鱼群,只能用神奇来形容;更不要说还有不少是传统的长寿命优质经济鱼类。

齐政收回意识,此时渔船也纷纷抵达相应的鱼群位置,在渔船主的指挥下,渔夫们开始下网。庞大的渔网被放下,散开将鱼群笼罩其中。

嘉谷渔船放下的,是经过改良的拖网。嘉谷海洋牧场的捕捞强度,都有严格的限定,起码网口要能让小鱼钻出去。

海洋牧场捕捞和公海捕捞肯定不是一回事的,牧场里的鱼是自家的东西,只能捕捉个头足够的大鱼,小鱼要放走。

公海捕捞就简单了,根据渔业部要求选择合适网眼的渔网,然后下网捞就行了,管它捞上来的是什么——这还是遵守法规的情况下。要是使用一些禁止的渔具,那是分分钟将下网海域所有海洋生物一网打尽,令其变成空荡荡的海底荒漠。

拖网、围网、张网、流刺网、笼壶、延绳钓……一个外行人,很难明白今天的渔具渔法有多复杂,以及现代渔具的威力多么可怕。

譬如流刺网,原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渔具,但现在的流刺网动辄长达三四十公里,顺水漂浮,堪称是海上“死亡之墙”,对于海洋鱼类来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