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在两场比赛,把所有四周的难度动作,正反方向,抓板方式都完成了一遍。
这样的行为可以让裁判更加精准地评估他现在的实力,这是一个运动员该拿出的态度。
第一次在世界赛场上露面,就想拿冠军,在想什么呢?!
不止简对杭峰解释过,其实从小到大,陈虹女士也和杭峰聊过很多国际赛场的规则。
滑雪这类技巧性的比赛,打分环节有很多裁判的主观意识,尤其是男选手,想要在裁判心里提高地位,是需要“刷周期”的。
在职业滑雪圈里,将这个行为叫做“初始印象分”。
裁判对一个选手的“初始印象分”来自他在过去一两个赛季里,所展现出的全部能力,不能有过于明显的短板。
就比如一个选手可以完成1800的内刃转体,他每次上场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动作,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外刃的1800,这在裁判的眼里就是有着明显“短板”的不合格选手。
这样的选手,在他还没有滑的时候,裁判就已经在心里为他做出了分数的区间,哪怕你不停的去做内刃的1800,你依旧拿不到90分以上的高分。
解锁新动作,拓宽“池深”,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做的一件事。
“x-games”固然比常规赛场的讲究少一点,可裁判依旧会遵循一定的“初始印象分”进行打分。
而且说到高难度动作,难道你能比巴蒙德的1980五周半还要强吗?
所以杭峰不去冲五周,反而将自己四周的所有动作拿出来,是他对裁判的自我展示,是在刷裁判的好感度。
去冲不是那么擅长的四周半外刃转体,则是展现他的比赛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我时时刻刻都在尝试提升自己。
大概再加上简的原因吧,裁判室里的五个裁判,都非常地喜欢杭峰。
“哦!”
杭峰在第二轮失误的时候,五名裁判都露出了遗憾的表情,并且叹气摇头。
这不是失望。
而是因为关注了,所以对他有所期待。
这些国际裁判每次比赛都要不停地打分,还要去记忆同一个选手在每一轮都做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重复的工作和重复的人,很容易就变得麻木。
除非是他们有所期待的选手,绝不会做出更多地反应。
第二轮比赛结束,第三轮还没开始前,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期。
裁判们喝着水,靠在椅背上放松地闲聊。
“简的这个学生,很不错。”
“是的,我两个月前还听说简要订婚,可从来没听过他带了一个队员。”
“简不是能藏秘密的人,杭峰是他半路接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