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大禹治水演义> 第十章 鲧盗天帝息壤 拦水筑坝

第十章 鲧盗天帝息壤 拦水筑坝(1 / 4)

大禹带着玄弓、黄戈二人从西岳华山下来,来到了风陵渡。

风陵渡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黄河两岸人民往来黄河都从这里渡河。渭河从西边一路流淌千里,流到风陵渡汇入了黄河。黄河从北面奔腾而来,到这里接纳了渭河,然后甩了个大弯,折向东方流去。因为这时天下洪水泛滥,黄河自风陵渡向东的河面已有十几里宽阔,两岸之间不辨马牛。

传说这风陵,乃是黄帝的大臣风后的陵墓,风后在黄帝与蚩尤大战时战死疆场,皇帝将他埋葬在黄河渡口这里。起了一座很高大的陵墓。人们管它叫做风陵。因此这个渡口便被叫了风陵渡。

现在的帝都在河东,崇伯鲧治水也在河东。所以大禹决定,自己也要到河东去。

过黄河的交通工具是羊皮筏子。羊皮筏子,是黄河两岸人民发明的一种天下独一无二的渡河工具。就是把整个羊皮,剥成一个皮筒,用绳子扎住四肢和头尾,往皮筒里面吹满了气,使羊皮筒鼓胀起来,再把几个羊皮筒并排捆绑在木杆框架上。就做成了这种羊皮筏子。

一只羊皮筒就是一只筏子,人爬在上面用手划水就可以渡黄河。也可以是将几只羊皮筒并排联在一起,绑成一个小筏子,乘坐几个人过黄河。也可以是十几只、几十只羊皮筒联在一起,做成一只大筏子,乘坐十几个、几十个人过黄河。坐这种羊皮筏子过黄河,既平稳,又安全,风吹浪打也不会翻船,也不会沉底。千百年来,往来于黄河两岸的人民就靠这羊皮筏子过河。

大禹站在羊皮筏子上,仔细观察黄河。但见黄河真是名符其实的黄色的河,像一条黄色的巨龙伏卧在中原大地上,滚滚河水,卷着泥沙奔腾咆哮着向东方流去。

过了黄河,本想奔帝都去寻找父亲,可是沿途打听,都说崇伯在东边治水,很少到帝都来。所以大禹一行三人也不去帝都了,而是沿着黄河一路向东,一边考查黄河水情,一边去寻找父亲。

沿途看见了很多父亲用“息壤”筑成的河堤,九仞高的河堤将滔滔的洪水挡在了堤外,人们都说洪水快要被治服了,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了。大禹听到这些,也很为父亲高兴。

可是越往下游走,所见到的情景就越不乐观了,水势越来越大,越来越汹涌,在堤外奔腾、咆哮,冲涮着大堤。大堤跟洪水比起来,显得是那样单薄,岌岌可危。

堤坝有的几里长,有的几十里长,还有绵延几百里长的。一但有抵抗不住洪水冲涮的危堤险段决堤,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禹沿着黄河一直走到了大河村,听人们说,崇伯就在这里治水,三个人非常高兴。一路打听来到了在筑堤的工地上,大禹远远地就看见了父亲。

只见父亲又黑又瘦,头发蓬乱,胡须枯焦,衣衫破烂,简直就像一个叫花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