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北洋> 第二百四十四章 导火索

第二百四十四章 导火索(1 / 5)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刘光弟、杨锐等人的官衔提升并不会引起多大的波澜,因为所有人都能够料到光绪皇帝要行变法,不提升几个人的官职是不行的,况且提升官职还没有进入二品大员这个“警戒区”,五六品的小官在大清官场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这不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不过很快,维新派引动朝局地震的时刻便到来了——礼部王照是一名变法激进主义者,自康有为写出《俄彼得变政记》之后,他认为光绪皇帝也要学俄国皇帝那样,走出国门到国外去访问各国列强,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他建议光绪皇帝能够最先出使日本。他请礼部满汉两位尚书怀塔布和许宝代为呈递,不过这两位礼部尚书都感到王照的奏折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拒绝替王照代为呈送奏折,而礼部自满汉两位尚书之下的四位满汉侍郎也不愿意为王照代为呈送奏折,理由也是差不多的。

王照在礼部吃了闭门羹之后,就将奏折直接向内奏事处投递,而这份奏折也确实最后到了光绪皇帝手中。平心而论建议光绪皇帝出国访问列强,尤其是访问日本,这并非是王照的“独创”,先前比王照更有权威的张萌桓就曾有过这个建议,不过不知dào

为什么张萌桓并没有对此坚持。王照官职虽小,但却比张萌桓要执着的多,光绪皇帝从他这本奏章的背后嗅到了其他的气息——那些年迈位高的大臣对变法维新非常冷淡,他们害pà

自己的既得利益因为变法维新而受到损害,这种现象不仅存zài

于礼部,其他各部甚至推演到帝国所有的行政机构都是存zài

的。

王照地奏折便成了光绪皇帝发难的开端——广开言路是变法维新中重yào

的一环,而像礼部这样满汉两位尚书、四位侍郎不肯为王照代为呈送奏折,这本身就是对《定国是诏》地公然违抗。这是抗旨不遵!今天礼部出现抗旨不遵,明天吏部、户部等其他各部也就会出现违命,必须对礼部的这些“老朽”进行严惩。才能够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搓一搓那些“老朽”的嚣张气焰。

光绪皇帝以王照奏折事件为发端,第一次果duàn

的行使了自己皇帝的权威——将礼部满汉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全部罢免,授裕禄和梁启超的妻兄李端等六人为新的礼部尚书和堂官,又赏王照三品顶戴以示激励。这一人事任命在朝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人都不禁为之感到惊异——礼部尚书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在以往光绪皇帝是没有二品大员任免权力地,况且就算有这个权力。一次性罢免如此多的官员,基本上瘫痪一部职能,这岂不是儿戏?光绪皇帝的任免命令惹得众意纷纷。

还没有等所有的官员对礼部任命背后的含义弄明白的时候,更加令人惊骇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