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延明纪略> 第三章 父子

第三章 父子(1 / 5)

前前后后挨了两顿骂,杨渊回转到自家的屋里,下人们已经点上了灯,还给三少爷泡了一杯香茗。

杨渊紧了紧身上的松江棉布袍,看了看书桌上的那几册书,伸出两根拇指摁了摁自己的太阳穴。

这都什么破事。

杨渊捧起一旁的茶盏饮了一口,转头望向身后的书架,廿二史就在那里摆着,史记便立在左上第一册,自己最近总翻《北史》《魏书》《周书》《北齐书》这几本,倒是很少去翻太史公的这部“无韵之离骚”。

田敬仲完世家,嘿嘿,杨渊闭上眼睛将后背靠在身后的太师椅上,田敬仲完世家。

正想念间,外面响起了一阵阵细小的声音,仔细一听,却是下人们在问安。

老杨头又过来了?骂了两顿还不解气吗?

杨渊正皱着眉头思量,屋门却是开了,杨世禄穿着一件蜀锦道袍,头上戴着一顶乌纱迈着步子走了进来。

“温书呢?”杨司丞看了一眼杨渊桌子上摆着的几本书。

“嗯,在温习《中庸》。”

杨司丞低下头念叨了两句。

“中庸好,中庸很好。”杨司丞做到了书桌前面缓缓翻开那本雕版印的《中庸》,“三儿,你知道中庸有多少个字?”

“三千多吧,不到四千。”杨渊回答道。

“字已经不少了,《中庸》不到三千六百字,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七千多字就能治理天下了。”

其实所谓“四书五经”,真的没有多少字,四书之中《大学》不到一千八百字,《中庸》不到三千六百字,《论语》也不到一万四千字。最多的是《孟子》三万多字。

所以一直都有批评家认为立足于“四书五经”的八股考试考得太过浅显。

杨世禄的手指轻轻捻过书页,眼睛却一直紧紧地盯着杨渊。

“赵普当年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是宋朝开国名相,曾经辅佐过宋太祖宋太宗两代帝王。

“圣人微言大义。”杨渊接道。

“微言大义么?”杨世禄随手在桌上比划一番:“宋太祖准备重修汴梁城,与赵普走到外面见到门上提着“朱雀之门”四个字。便问赵普,为何不只写朱雀门三字,留着那个之有什么用?赵普答曰,语助。宋太祖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杨司丞意犹未尽看着杨渊道:“半部论语,又助得甚事?”

“知道我为什么让你抄《田敬仲完世家》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