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踏乡记之叹流水兮> 第114章 货物恶其弃于地

第114章 货物恶其弃于地(1 / 4)

【一】《道德经》道教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杰克逊问他的老师:“先生,您看,我都二十三了,能以授经为主了吧!”

纪绪说:“杰克逊,你知道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吗?”

“知道,是孔老夫子。”

“道家学派呢?”

杰克逊却摇了摇头。

纪绪告诉他说:“是老子。”

杰克逊惊奇地问:“有才他爹?”

纪绪纳闷道:“怎会是有才他爹呢!”

“他不是老对着有才说,老子长,老子短的……”杰克逊摇晃着脑袋表演着。

“他那,那是骂人。”

“那你说的这老子是谁?”

“孔子的老师。”

“给人做老师就可以自称老子了么?是不是,我也得管你叫老子?”

“你管我叫老子,是在骂我!”纪绪笑道,“我说的这老子呀,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李和老读同一个音,耳和聃又是一个意思,所以李耳就是老聃,尊称一下就成了老子。”

“老子为何要用自己的耳朵做名字呢?难道他的耳朵比常人的大?”

“老子是在他母亲逃亡的时候降生的。一生下来,他的耳朵虽有些大,但并没有以‘耳’命名。中国人的取名习惯愿意用出生那年的属相。因老子出生于庚寅虎年,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人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老子和孔子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易经》[1]又是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的总源头。

老子的思想,偏重于《易经》中的阴阳之‘道’;而孔子却偏重《易经》卦象之‘器’中的‘德’。所以,老子代表了中国哲理,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

这两个位先贤的‘道’与‘德’,就形成了中国人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道’与‘德’互为一体,‘道’还排在了‘德’的前面。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大道至简,‘道’简洁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孔子教人入世,‘德’或‘器’就容易表达和理解了。如孔子的《论语》开头就告诉我们,‘做人要快乐’。这比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德经》更容易理解和体会,更便于接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