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6)

但凡书院学子,不说写得一手好字被人称赞,字迹清晰笔画分明是最基本的,而宋承鄞在这方面最是欠缺,因为习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入学的第一日,先生见过他的字后,当即摇头,嘱咐他须得多花时间在习字上。

宋承鄞谨遵先生教诲,每日将先生所将的文章温习过后,其余时间基本都在练字。这一日,他匆忙跑出书院,见过顾倾城之后,回来时就有些心不在焉,脑中翻来覆去想的,都是她说的那句话——“记住了,以后别再叫母妃,改叫我姐姐。”

他怎么也不相通,这是为何。

因心中始终牵挂着这个问题,是以他在练字时有些心不在焉,草草写了几张之后,便搁笔歇下了。第二日醒来,匆匆将昨夜写过的字整理好带上,交予先生过目。

待今日的文章讲完之后,其余的学子纷纷离开,他则是被先生留下了。瞧见先生手中拿着他昨日写下的字,他便知晓缘由了,当即诚恳认错道,“学生昨日听闻泾县发生噩耗,因担心家中亲眷,是以心不在焉,学生知错,任凭先生责罚。”

谁知他一番话说完,先生却是不曾回复。他抬起头去,只见先生从几张习字稿中抽出了一张,拿在手中,正目不转睛的看着,眼神莫名的炙热。

宋承鄞心中疑惑,试着唤道,“先生,先生?”

先生半晌后才回过神来,伸手召他上前去,将字稿移到他面前,问道,“宋承,能否告知老夫,这是谁的字?”

宋承鄞依言看去,先是惊讶不已,而后又有些懊悔,因为他昨日心不在焉,竟是将顾倾城所写的字稿给理到了一起交给先生,这会儿又被先生抽了出来。

☆、第42章

宋承鄞猜不到先生的意思,便只得再度认错,道,“这是学生平日里用以对照临摹的字稿,昨日粗心不曾妥善收起,与其余混在了一起,望先生责罚。”

先生却仿佛没听到他这番解释,又问了一遍方才的问题,“宋承啊,你快些告诉老夫,这究竟是谁的字迹?”声音听起来颇有些急切。

宋承鄞只得照实话说,“这是学生的……姐姐的字迹。”因为记起顾倾城之前的交代,他话说到一半便,顿了顿,又继续道,只是后面几个字的语气,颇有些微妙。

先生此刻一门心思的想弄清心中的疑问,倒是不曾注意到别的,听得他的回答,便又追问道,“你家中姐姐的字是谁所教授?”

这个问题,宋承鄞是真的不知道,只得摇头。

先生闻言,吹胡子瞪眼的,“你怎么就不知道呢!两人一起长大,怎么她学了一手好字,你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说到最后,竟是带上了责备的意思。

宋承鄞觉得有些委屈,他哪里跟顾倾城一起长大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