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824章 悯畸零幼主识民疾 破陈规能臣立新章

第824章 悯畸零幼主识民疾 破陈规能臣立新章(5 / 7)

侯于赵而是陛下;

周良寅原来是晋党,也是贱儒,他不是侯于赵,他对人情世故非常懂,正因为他懂,他很清楚,陛下更看重忠君体国的侯于赵,而不是迷途知返的周良寅。

侯于赵真的出了事儿,陛下一定会力保,周良寅捅了什么篓子,只能自己兜着了。

“谢陛下隆恩。”周良寅再拜,戚帅为人是真的大度,而且刀刃不喜欢向内,不会对他怎样,但是李成梁就说不准了。

“你在山西清汰做得很好,朕听梁梦龙说,你这明年就可以把山西清汰冗员的事儿做完了,朕不明白,你是如何做到的。”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起了正事儿。

大明衙门冗员严重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顽疾。

这要剜掉烂疮,哪有那么容易,朱翊钧觉得做不到,就跟人自己砍掉自己手脚一样的难。

而且确实很难,广灵县也是剜了两次才剜掉,但是这一年多的时间,周良寅居然又挖掉大同府、太原府等地方的烂肉。

这是山西最难的两个地方,剜掉了这两个地方,剩下的就简单多了。

“正如言官说的那样,臣在排除异己。”周良寅有些谨慎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晋党和裙带关系的人和衙门里吃闲饭不干活的人,高度重合,言官说的也事实。

周良寅先认错,确认言官指控为真,他是外官,在大同府,不在京师,京师这些言官,三人成虎,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摆出一种低姿态来,就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身份上。

这就把自己塑造成了弱势一方,达到一种‘我周良寅尽忠职守,我就是不明白,都是干着朝廷的事,怎么谁干的越多受的委屈就越大’的效果。

周良寅看得出来皇帝对他很满意,所以不陈情不辩白直接认罪,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侯于赵根本就不会这些,但侯于赵忠君体国。

朱翊钧摇头说道:“仅仅是排除异己很难做到,毕竟衙门里,吃闲饭的不全都是当初的晋党,这些个言官们,要是能做到,朕也让他们排除异己。”

有人走,就有人来,党同伐异,根本无法清汰,甚至会弄到为斗而斗,朱翊钧对言官的弹劾,并不认可。

排除异己就能清汰,要是有这种美事,两宋就不至于三冗两积了,论党锢,历朝历代,哪有两宋闹得凶?

“其实也挺简单的,清汰的时候,先把干活的人先清汰掉,衙门的活儿没人干了,等到所有人都受不了了,然后把之前清掉的人,组建一个新的衙门口就行了。”周良寅说起了自己清汰的办法,他想了想补充道:“视死如归,留下遗书,就容易了。”

“臣不过是仰赖皇恩浩荡。”

周良寅的话已经非常直接了,他其实就是在赌命,这是最大的前提。

周良寅把自己的命作为赌注,押到了牌桌上,赢了,他就是忠君体国,但是输了,他死了,作为巡抚,作为封疆大吏,陛下怎么可能不追查下去?

他输了,不肯听命的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和他们的喉舌、利益代表们,也得一起死,清汰还可以成功。

这就是周良寅敢赌的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