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节(5 / 9)

。并在建设的时候抓紧一切时间,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建设大型工厂。

除了要满足部队部分对日作战的需要之外,最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要建立自己的汽车、火炮、坦克和飞机制造业。但他也知道,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工厂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建成,但是工人的生产技术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西方列强之所以在战时经过动员之后,可以快速的大量生产出数量惊人的武器装备。是因为人家自工业革命以来,长达上百年的积累,以及自身原本就有相当程度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强大的工业基础,带来的熟练产业工人的数量相当的充足。尤其需要的技术工人数量和职业能力,也是极为优秀的。只要有了必要的设备,完全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形成巨大的产能。

但是不仅仅是抗联,就算是整个中国却没有这个条件。还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尽管有一些自己的轻工业,但是却严重的缺乏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没有自己可以快速转产坦克的汽车工业,没有航空工业,没有机械设备制造工业。使得真正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工人,特别是具备一定操作水平的技术工人极度的缺乏。

你让一个只会摆弄纺织机的纺织工人一下子成为制造飞机和坦克的工人,那不是开一个天大的玩笑?让一个生产火柴这样简易工业品的工人,却制造汽车,他造的出来吗?轻工业与重工业,尤其是机械工业相比完全是两码回事。

而机械工业,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武器装备的根底。没有成熟的机械工业,以及大量的相应技术工人,就算有了工厂和相对应的设备,也生产不出来需要的武器装备。而抗联虽说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但是充足的技术工人却是没有办法找到太多。

甚至对工人的需要,无论是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的无法得到满足。整个北满根据地,在四二年可以进行焊接的焊工数量,还不如美国通用公司拥有的数量。其中高级焊工,甚至不如人家一个制造厂多。制造飞机和发动机所需的钳工和铆工的数量,更是严重的匮乏。

东北的确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被日本人占领之后,日本人也在东北大量的投资,也建设了一大批的重工业体系。甚至可以说,二战日本陆军使用的大炮和轻武器,以及弹药很大一部分都是东北生产和制造的。

但是这些工人,都在被关东军严密控制的南满以及关东州。北满那点依靠建材、纺织、木材加工和食品工业,培养出来的工人七拼八凑也远远的无法满足需要。而单薄的人口底子,也无法一口气提供太多的有一定文化水平,可以在短时间之内成型的工人。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杨震表态不太参与地方工业建设之后。却被中央明确拒绝不说,还在他这个东北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