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比之前更加强大,至少短时间是不可能的,若是曹操不能南下,投靠曹操毫无意义,只会给孙权或孙绍讨伐庐陵的理由,庐陵更加不可能保全,因此北投曹操也绝非明智之举。
独立不行,北投曹操也没有门路,最后庐陵的选择便只有江东、荆南或者交州,在这三者之中选择,孙贲自然会倾向于孙绍。孙贲与孙权抗争数年,势同水火,投奔孙权不仅颜面扫地,孙权也未必会感恩与他。
交州虽然这些年因为跟荆南贸易,交州实力有所增长,但其军力依旧不值一提。如今江东厉兵秣马,剑锋所指正是交州,交州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投交州甚至比投曹操更加不靠谱。
算到最后,孙贲投靠孙绍,几乎可以说是他最好的出路,毕竟当初与孙权对抗,孙贲就是以孙权不是孙策正统为幌子,如今归顺孙绍,也在情理之中,面子上不会太难看。而且孙贲与孙绍的关系也远远好于孙权,虽然在结盟期间有些不愉快,但却是
也都是些小事情,从大局上来看,长沙初立之时来自庐陵的帮助也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最后便是孙绍展现出来的实力和野心,让孙邻看到了更多的机会,死守庐陵就算能够保持独立,也不过是一郡之主,而跟着孙绍却能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就比如那徐盛,原本不过是区区柴桑令,如今早已经独领一郡,若是孙绍再有发展,其地位必然更加水涨船高。
孙邻正是看到了这些机会,这才极力劝说孙贲立刻归顺孙绍,孙贲被孙邻以利害关系说服,这才让孙邻亲自来与孙绍商议归顺之事,当然迷恋权势的孙贲并没有说不在意权势,什么只要一场富贵即可,那都是孙邻自己说的,因为孙邻知道孙绍若接受他们,便不可能薄待了他们父子。
且不说他们与孙绍乃是同宗同族,就只算他们举庐陵郡来投,孙绍便不可能薄待他们,否则以后谁还会愿意再归顺孙绍呢?
孙邻想得清楚,孙绍也看得明白,他双手再次来扶孙邻,同时道:「兄长既然如此说,那今后咱们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兄长且放心,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长与伯父即为同宗,又都是能够统领一方的大才,就算你们想要落得清闲,绍却是不能少了你们的帮助。我意伯父继续为庐陵太守,兄长则为桂阳太守,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孙邻这次没有再继续坚持跪地,他起身拱手道:「臣说过一切皆由主公安排,主公厚爱臣本不该推辞,但如今形式,臣以为不可公然在荆南为官,否则只怕江东不满,横生枝节,乱了主公大计!」
孙邻在来长沙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在长沙为质的打算,没想到孙绍却直接任命他为桂阳太守,这大大出乎了孙邻的意料,同时也让孙邻更加觉得自己这一次的选择是正确的。
不过即便如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