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还是谢绝了孙绍的美意,因为他知道如果现在庐陵公然倒向长沙,孙权盛怒之下举止难料,若是因为庐陵导致孙权与孙绍关系破裂,对孙绍来说绝非好事。
孙邻的回答也让孙绍对这个同宗兄长更加看重,他封孙邻为桂阳太守,确实有用人不疑的意思,因为桂阳郡不仅如今发展好过庐陵,更重要的是桂阳与庐陵乃是邻郡,若孙贲统领庐陵,孙邻掌管桂阳,则父子二人各掌一郡且可以合兵一处,这股势力一旦成立,那么孙贲父子在孙绍阵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绝对是孙贲愿意看到的结果。
但是孙邻却拒绝了,并且拒绝的理由也让孙绍无法拒绝,这即体现了孙邻的真诚,也可以看出孙邻的眼光以及心胸,孙绍顿时知道这个同宗的兄弟是个真正的人才,远超其父孙贲。
孙邻若是当真接受了孙绍的任命,孙绍自然也不会反悔,以他对荆南的掌控力,孙邻即便成为桂阳太守,也不可能真正掌握桂阳,但他对孙邻的看法也会低上数层,孙邻的成就可能也就仅此而已。不过孙邻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并且是为了孙绍着想,这让孙绍顿时对其刮目相看,同时起了重用孙邻的想法。
孙邻毕竟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在这个时代,无论孙绍是否认可宗族,他都必须重用宗族中人,否则若为宗族所弃,不仅在今后与孙权的斗争中会落人话柄,也会让许多以宗族为重的人才对他望而却步,就比如孙绍经营已久,早就想要收入囊中的江东陆氏的陆逊陆伯言。
孙绍想了想,对孙邻道:「兄长言之有理,此时确实不宜声张,只是兄长举郡来投,我若没有表示,岂非让人以为我慢待宗族?」
孙邻笑道:「主公何出此言,臣暗中来投,只要暂不公开,自然无人知道我父子已经是主公麾下,慢待宗族更是无从谈起。主公也不必为臣费神劳心,臣此次来长沙,一来是为了表达臣父子愿为主公效力,二来也是想要在长沙学习进益,主公只需让臣为长沙一吏,让臣能够学习到长沙
治民治军之法,臣便心满意足了。」
孙邻自愿留在长沙,也打消了孙绍心中最后的疑虑,毕竟孙邻不愿公开在荆南为官,从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孙绍着想,不去激化与孙权的矛盾,同时也说明孙邻可能并非真心归顺,只是想假借归顺之名,从孙绍这里捞到好处,度过庐陵目前的难关,但孙邻自愿在长沙学习,说白了就是自愿为质,以表其诚。
孙绍始终认为庐陵目前肯定是遇到困境了,否则即便孙邻能够看清局势,孙贲却不会轻易同意他的建议,孙绍知道孙贲绝非是那等睿智之人,否则也不会在历史上曹操还未曾南下就将女儿嫁与曹彰,这让他彻底失去了江东文武群臣以及孙氏宗族的尊重。此外还有宜春铁矿的事件,他若是当真是有深谋远虑的人,就算是为了铁矿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