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什么礼物都没有,张府也没有。
吴婉娇无所谓,本没有期待,也谈不上失望。
舒秀才等人在元熙三年正月初五回到了吴家庄。
吴婉娇看着眼前破衣褴衫的一群人哭了,双膝而跪,感谢上苍让他们一个不少的回来了。
“中原以南,到处都在打仗,我们占了赵地的光,赵王把赵地护得密不透水。”舒秀才讲着他们见到的时局。
“很好,我们前面有一个赵地作为天然屏障,可以安于一隅了。不过我还是不放心,想把这五个村落的人组织起来,建一个民兵联防队,虽说不能抵大灾大难,在危急时能自保也是好的。”
“好,这件事,我着手办。”舒秀才点了点,比自己想得周到、长远。
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春雨贵如油,冬小麦在春雨中犹如竹子一节又一节长得飞快。
胡老爹看着一片青油油的麦苗一天比一天高,笑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太不可思议了,居然没冻死,还长得这么好,不敢想啊,不敢想啊。”
坐在田埂头,一坐就是一天,抽着水烟,一眼不眨的看着一大片麦地。
‘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俗语中包含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而当中的谷雨有“雨生百谷”之说,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吴婉娇忙碌起来,在最靠近吴庄靠近河流被打理得最好的近百亩地留作了育苗田,她带领着庄里的所有人忙着浸种,筛选,给育苗田上水,犁平,上鸡粪,覆土再犁平,把浸得有点出芽的稻种均匀的撒在上面,再用耙子耙好。
他们做这些事时,五个村子的人都在边上看的看帮忙的帮忙,虽说有百亩倒也快。
布谷鸟的叫声从远处传过来,听得吴婉娇为之一震,是个好兆头。
空闲的田埂头,去年栽种的白柳也郁郁葱葱。
河堤大道两边是各两排的高大白杨,此树生长速度快,在春雨中叶子沙沙如同动听的音乐。
而靠近土丘附近,她全部种上了灌木类树木,最多的是枸杞,枸杞嫩芽是春季一道最好的蔬菜,而果实可以作为药才出售既经济又抗盐碱。
其次是紫穗槐,可以用它的枝条用以编筐子,庄子里养了大量的牲口,紫穗槐又是很好的绿肥和动物饲料。
而在自己庄子周边则全部种上了包括沙枣在内的几种果树,既抗碱又可以有果子吃。
最北边则种上了最耐碱的胡杨。
当初夏悄悄来临时,临集的天地,已经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
绿油油的麦子渐渐变成黄色,再由黄色变成金黄一片,夏风吹过,翻滚成一片金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