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3 / 5)

马上入睡,尽管她十分疲倦,依然在想着三场戏里的得失。

睡觉时脸上也要敷着面膜,浓重的彩妆对皮肤是个不小的负担,上妆繁琐,卸妆清洁过程麻烦……安妮毕竟年轻,皮肤底子好,暂时还不用太担心这个。

安妮现在甚至顾不上dior的看秀邀约,一门心思想要抓住如今的“灵感”。

……

“杜丽娘”在梨园火了,或者说在京城的票友圈里火了。

您没有在梨园看过这个新角儿?

那您可太落伍了!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安妮演出还不到半个月,别说是京城的票友圈儿、戏曲界,就连南方那边儿都知道了有她这么一号人。苏辛也不说安妮是他弟子,就有人好奇了,哪个昆曲大师收了这么一个大宝贝?

说来说去,也没把安妮的师承说出个名堂。

她从来都是化完妆登台,卸了妆从不见人,唱了半个月,没有票友见过安妮真实模样。

因为梨园不保证安妮能唱多久,对外宣传也不掩饰这点,哪天剧目时间表撤了呢,就说明安妮不在梨园呆了。这还了得?老票友们巴不得多来听几场,京城附近的票友圈听说了,有条件的也要赶来见识下。听戏么,就图个气氛,图个同好,图个热闹,梨园生意越是火爆,没来的人越是想挤进来。

苏辛坚持不涨票价,可一票难求的现象依然催生了黄牛党。

每逢安妮演出的三个时间段,楼上的包厢不会有空的,楼下的大堂挤满人,没座儿的只求有张小板凳,要不站着、蹲着听完也行呀!

安妮唱了一个月时,在戏曲界火的一塌糊涂。

外地的票友打飞的来连听三天不肯走的;南方老板一掷千金,一场送兰花1000盆,摆的观众快没站脚地方,只求安妮下场后肯合影;有老票友听到酣处,夜半高呼“丽娘别走”被老伴儿捶醒,惹得票友圈儿哄笑的。

最多的一天,安妮曾经在三场后收到梅花超过2000枝,兰花也有过千盆,戏台下摆不下,一直摆到后院里,摆到梨园的巷子胡同里,整个梨园都成了梅兰的海洋。

“这得有当年凤云先生受追捧的盛况了吧?”

凤云先生,就是梨园戏院的创世人秦凤云,一百多年是名动华国的戏剧大师,多少高官显贵都是凤云先生的戏迷,多少名门公子为他痴迷倾倒……此后,传统戏曲山河日下,戏曲能出苏辛这样的大师,却再出不了绝世名伶。

名伶者,其扮相绝美,身姿动人,唱腔完美,还要有天生的号召力。

切换到娱乐圈,可能就是传说中超级巨星的气场……一个眼神一个笑,就足以让拥簇们疯狂如斯。

安妮从不说太多,不求打赏鲜花,也不让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