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要是答应了他,就是许了他的婚约,还能以什么理由再坚持留在王府把案子查下去?
真去与他讲理,他定会觉得查案没什么可急,此时查不清,拖个几年也没事。
但她知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既有望探究诚王的意向,拉拢争取他,又可以借查清案子给奸党致命一击。或者说二者还可以合一,如果案情能在诚王面前查清,不就正好让他看清了谁忠谁奸么?
眼下距离她那次死期还有两年零三个月,但距离皇帝驾崩、诚王继位、对厂公一系反攻倒算的起始点,仅剩下不足两年。错过了这次机会,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寻找其它机会反手,希望太渺茫了。
能嫁给他,是她盼都盼不来的福气,但她不能为了与他享短短两年的福,就放过这次绝好的机会。
在嫁给他与救他的命中间,孰轻孰重很好掂量。
她不知道徐显炀何时走的,闷声躲了许久,再转过屏风时,他已走了,还为她带上了门。
这一夜想要入睡肯定是奢望,杨蓁就抱着膝盖缩在外间的官帽椅上枯坐着,慢慢地熬时候。
脑中的念头纷杂混乱,困意一阵阵来袭,似乎头脑稍一混沌,她便开始后悔,觉得自己如此选择就是犯傻,是自讨苦吃,可稍一清醒过来,又笃定觉得自己没有选错。
如此反反复复,睡睡醒醒,直到一整根长蜡燃尽,屋中陡然黑了,杨蓁才重又醒过神来。
夜半寒冷,四肢也都酸麻,杨蓁下了椅子,重新点起蜡烛,感到眼睛涩得要命,脸颊也被泪痕弄得皱缩难受,便去拿了铜盆,准备去到院里水缸打盆水来洗脸,谁知刚一开门,就见到面前立着一个高大身影。杨蓁立时吓得全醒了。
被屋内洒出的烛光映着,徐显炀也显得如她一样的憔悴,杨蓁吃惊道:“你……怎还在?”
徐显炀神采淡淡地望着她,问道:“你实话对我说,倘若我应允让你继续留在这里查案,你想怎么查便怎么查,我都不管你,你是不是就能答应我了?”
杨蓁眨巴着眼睛,这一回是真的头脑停转了。
但凡不太笨的人,不开窍时是不开窍,一旦开了窍,就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徐显炀方才这阵站在院里把过往种种细细回想梳理,怎么想,都无法推论的出她对他并无情意这一条。
她在流芳苑的表现,以及一次次在他面前羞怯脸红,一次次为他的一点善待就欣喜不已,还能如何解释?他甚至隐隐体会得出,连她眼下非要坚持查案也都是为了他,就好像这案子查不清他就得死似的。
那天在王府之外,她执意要留在王府查案,不愿随他离开,事后还被他撞见独自落泪,今晚只是那一出的加强版再现罢了。她就是怕他要硬拉她走,才故意这么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