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意更深了些“这是阿兄的回信。”
看孔明的神色,想必是他家兄长应允了。
“东吴大帝孙权近日便会遣阿乔出使蜀地,而后便过继到我名下,日后,那孩子承继我的这一脉香火了。”
看着怔怔然不可置信的妻子,孔明神色愈发温和暖然:“阿乔如今已是十多岁的年纪,已不用在衣食起居上费多少心……不过需我平日抽些时剑督导他学剑学书罢了。”
“我们夫妇已是四旬年纪,若真养个新生的稚儿,不知会多少操劳辛苦,如此倒是全然免了。”他有些玩笑地看向她,温和的目光里多少默契“阿硕一向为照料我的细务已十分辛苦,近一二年政事总算顺遂了些,我们俩儿也该好好享享清闲才是。”
黄硕只怔怔看着眼前这双澹然带笑的温暖眸子,一股热意几乎自心头涌到了眼角,伴着湿热的液体要流出来一般……
“你何时……做的决定?”黄硕开口,发现自己的嗓音竟有微微的涩意,仿佛哽咽。
——多少年来,她从未像现在这般失态动容过。
孔明静静看着妻子,神色安然,目光极为温和“早年间,因我为一己私心,所以新婚长别,聚少离多……彼此错失了最好的辰光。若说过错,这也是我的错。”
“何况,人生一世,岂能事事无憾?”说到这儿,他的神色温和里另透着一份洞彻世情的从容霍达“既然命定子女缘薄,何须勉强?”
他这样平静地温然带笔同妻子说着心事,清醇的语声近乎有些令人心安的力量——
“此生,贤妻如此,相偕伉俪,半世厮守,已是苍天眷顾……当知惜福。”
孔明走近几步,将妻子的手握在了掌心,十指相扣,亲近默契一如当年。那双手早已不复少女时的柔润细腻,却有着令人心安的温度。
——阿硕,你从来不愿因任何事为难了我,我……亦然。
初,(诸葛)亮未有子,求(诸葛)乔为嗣,(诸葛)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三国志·诸葛亮传》
※※※※※※※※※※※※
建兴四年(226)年六月,成都,丞相府。
时令正是三伏,正午炽热的骄阳透过糊绮的菱格窗照进了屋子后已只余模糊的一些微光,室中竹榻竹几,又铺了润青色的流黄簟,看上去便透了十分凉意。
尽管如此,身着一袭轻薄细纱襦裙的黄硕,跽坐在案前执着一卷《尹文子》。但仍是觉得有些闷沉,莫名就一阵昏昏然的倦意袭来,她微有些无力地以手支颐,半倚在了案头,但浑身却是愈发昏沉了起来,就这么蒙蒙昧昧地几乎要睡了过去。
孔明进了室中时,正看到妻子倚着书案倦然欲憩的情形,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