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力响应朝廷的号召?”
这设身处地一想,耶律敌烈顿觉自己就跟蠢猪一样。
契丹人深受汉化影响,中原百姓有义务劳役。
契丹同样也有,契丹百姓分为牧民与农民。
牧民需要承担修桥、筑路、治河、搬运官物等工作,而农民则负责驿递、马牛、旗鼓、仓司、运输、保管官物等任务。
别想着到了古代安安心心地就能生活,身为公民百姓,有义务免费为国家出力。
这义务劳动,显然存在着被迫的情况,百姓极为抗拒。
中原通过报纸的方式,将目的意义说给百姓听,对于徭役自然大有好处。
耶律敌烈暗自感慨,要是自己有一半这能力,云中的道路何至于几年未修整好?
他继续看下去,第二页居然是一封表彰的文章。
表彰一位叫蒲德的烧煤工人。
中国古代对煤炭的开发,领先于世界。
东汉班固的着作《白虎通·封禅》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从汉代以来,煤炭从最初的用作取暖烧火做饭的燃料以外,甚至还开始向冶炼方向发展,从冶炼农具到冶炼兵器,都可以看见煤炭的身影。
《诸界第一因》
山西产煤亦产铜铁。
罗幼度在攻取北汉以后,任命擅于冶炼的继颙和尚负责治铜铁。
新朝建立,需要大量的铜来制作钱币,也需要大量的铁来锻造兵器、铠甲。
这庞大的铸币、炼铁需求,衍生了许多这方面的好手。
其中负责烧煤的蒲德就有了意外发现,他在烧煤的时候发现一些煤渣。
这些煤渣居然比生煤热量更高。
经过研究,蒲德研究出了从生煤提炼焦炭的技术,提高了煤炭的功效。
原本一个时辰才能融化的生铁,用焦炭只要半个时辰。
而且以焦炭炼制出来铜铁质地更好,效率更佳,产量与质量并存。
《山西日报》末尾还表明,要向中原朝廷上表蒲德的功绩。
耶律敌烈看得心痒难耐,《山西日报》并没有细说焦炭怎么来的,只是一个劲的表功。
好歹也当过几年的云九州的老大,自然明白冶炼效率、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是何等重要。
耶律敌烈不止一次对杨业麾下静塞军,那一身铁甲的垂涎。
转念一想,耶律敌烈心头一乐,这《山西日报》都记录了自己的事情,地方书生都赞美自己,想来此行无碍。
自己是哥舒翰,表现好一点,保不准也能得到一支铁甲骑兵呢。
耶律敌烈继续看下去,下面一页写得正是他的事迹。
一看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