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缘。
陈红烛凄然一笑,双膝跪下,以剑击地,叩首三次:
父亲,女儿去了!
初春。华微雨后。
修士陈红烛携灵石三万块,道经三千卷、丹药三百瓶、宝剑三十柄,下山入凡。
以女子之身开坛讲经,代师收徒,视修真界嘲弄讽笑于无物。
她不与大门派争夺弟子,行遍穷困偏僻处,教书写字、治病医人,主讲道经启蒙,无论有无灵根,人人可进学。
三年后竟别开天地,人称小华微宗。
持炬迎风,秉照长夜。
第134章 新天新海
三年间, 日新月异,暗潮迭起。
宋潜机耕耘千渠,埋头田间, 不知流年匆匆。
孟河泽找到他时, 他正在四季棚里浇春白菜。
继培育优种的种子田之后,宋潜机搭建的四季棚也在千渠郡逐步推广。
纱帐内土地以阵法保持温度,以改良版聚光符控制光照,千渠人在寒冷枯燥的冬季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不再靠腌菜挨过一冬。
青碧菜叶挂上水滴, 脆生生、鲜嫩嫩, 像刚出土的水种翡翠, 宋潜机忍不住表扬:最近不错, 继续努力!
白菜懒得理他,懒洋洋照着聚光符的金光。
孟河泽以为他夸自己,当即精神焕发:好的师兄!千渠书馆馆长的人选,有眉目了!
宋潜机怔了怔,才想起这回事。
麦田界域中的打工魂为了积攒分数,日夜不休默写典籍、道书。
亡魂们日常聊天互相探讨, 印证所学,不仅补全了一些失传多年的古册, 还将旧功法弊病剔除, 改良出新功法。
经过三年日积月累,千渠书馆所收典籍,已经比华微宗藏书楼中更完备、更先进。
从前价值万金、需要外门弟子卖命才能借阅的珍贵典籍, 经过开版印刷, 变成书架上的普通书。
修炼和学习的门槛不再高不可及。在千渠, 就算没有灵根, 也要进学堂习字明理。
有了书,还得有人教书、有人管书。
但千渠已无专人可用。孟河泽接管猎队和城防队,纪辰管所有阵法,徐看山和邱大成管钱粮商路、户籍房舍,周小芸和纪星管医馆和卫生、司农刘木匠带着材料在各村帮人搭棚,司工铁三牛忙于建大桥和水库每人手中总有两三件事,抽不开身。
一年前,宋潜机发下告示,招聘教书先生和书馆馆长,待遇从优。
天下读书人、书画爱好者闻风而至。一半为千渠丰富的藏书,一半为亲眼看见宋潜机真迹。
登闻大会后,书圣闭门绝客,不再提笔、不再品评后辈书画。英雄帖因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