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以官办教育来负责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而民办教育则集中在高等学府方面。当然,这只是一个规划性的计划,并没有严格设置限定,民间教育资源同样可以量力而为,选择承办一些中小学;而官办教育也未必不能涉足高等学府,比如目前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基本上全部都是官办。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吴绍霆希望通过官办教育来执行惠民政策,以国家财政补助的形式,优先让国民大众打下基础学识,大幅降低文盲率。至于高等学府在目前阶段并不鼓励人人都就读,只安排那些有继续深造决心的人接受这方面教育。
按照这样的预想,官办教育的费用会很便宜,而民办教育的费用会很昂贵,毕竟民办教育也考虑盈利性来维持学校的运转。
发展都成熟阶段的时候,官办教育仅仅是一种基础教育系统,教育模式算不上出色也算不上坏,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样子,只有官办高等学府会在教育部直接管辖之下与时俱进。相反,民办教育会形成一种自我演变的体制,在教育部监督下的自由经营时期,民办教育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正所谓优胜劣汰,民办教育只能不断的改良自身教育水准才能生存下去。
最终,民办高等学府将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因为有了竞争,各大高校会通过改善学校环境、聘请优秀教员、提高学术科研的力度来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且在大量培养出优秀人才之后,也会冥冥之中形成一种社会财富。
吴绍霆不希望中国教育像二十一世纪那样走向教条式,他可以接受在小学、中学开设所谓的“美化统治者”的课程,但是大学一定要坚持自由化。也就是说,他在学生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给予一次灌输“美化统治者”的机会,但当学生们成长、成熟之后,也要给予他们选择是否坚持这种思想的机会。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7章,详细布置
因为他不能预计每一届政府是否真能做到为国为民着想,一旦出现了一届腐败的政府或者昏庸无能的领袖时,就需要人民有足够思想做出决断,站出来推翻这个腐败的政府或者逼迫其下台。
除此之外,高度自由化氛围的大学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学术研究的效率,不仅能提高文化教育的规格,还能造就更多具备逆天才华的人才。
以上这些就是教育体制的硬性发展方向,官办和民办两大系统都要共同发展。
在这两项发展计划之外,吴绍霆还强化落实了扶助教育事业的金融政策,比如提供助学贷款、开设教育储蓄基金、优化民办教育投资贷款等等。中国大部分人口成为文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很多穷人读不起书。
尽管在早期的时候,吴绍霆已经制订了助学贷款和教育储蓄这些项目,但是在贯彻实施上存在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