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邓名之所以向袁宗第询问这个问题当然也是考虑到他曾经是闯营的大将,更是商洛山十八骑之一,商洛山时闯营的形势要比南明现在的形势还要险恶十倍、百倍。不知道当时李自成是如何考虑化解这种险恶局面的,袁宗第毫无疑问应该很精通流动作战,邓名很想知道目前的局面和崇祯末年有什么异同,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参考。
“避实击虚不也是兵法么?而且以卵击石有什么好处?”邓名也猜到了袁宗第的一些想法,就向对方表明这是不带政治意味的纯军事问题:“眼下十分天下,八、九分都沦陷了,的确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但我并不觉得绝望,因为当年闯王的形势……嗯,就是如果靖国公知道有什么好办法的话,最好不要再藏着掖着,赶快拿出来吧。”
邓名的言语显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听他明确提到闯王两个字后,袁宗第的脸色变得苍白,片刻后艰难地说道:“邓先生,甲申年的时候,末将正在追击左良玉……不,末将正在向左宁南(左良玉封宁南伯)靠拢。”
虽然文安之判断邓名有可能是唐王,但除了赵天霸以外他还没有向别人说过这个想法,此时袁宗第依然认为邓名是崇祯三太子的可能性最大。他试图撇清自己和李自成甲申年攻破北京逼死崇祯这件事之间的关系,今天并不是第一次了,在重庆城下的时候袁宗第就已经进行过这样的尝试。
不过在邓名看来这是种很可笑的辩护词,就类似于被告在法官面前为自己辩护说:法官大人,我肯定不是杀人凶手,因为案发时我正在另一个地方抢x劫银行。
或许更贴切的说法是:法庭上的主审法官就是被害人的儿子,而被告的辩护词是——凶手在卧室枪杀法官大人您的父亲时,我正在后院殴打你们家的保安。
邓名自问若是自己是这个被告,那肯定不愿意看到法官的位置上坐着自己的仇人,更不能想象自己会拥护仇人掌握大权,获得对自己生杀予夺的权利——从这个角度看,永历朝廷不信任闯营是自然合理的,因为闯营余部有太充足的理由背叛明廷,南明的君臣甚至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能阻止他们背叛。
可是闯营余部一直坚持抗清,到最后也没有背叛,大部分闯营将领都有一个底线,即使形势彻底绝望也不向鞑子投降,正因为有这样的底线,所以闯营余部也只能选择支持明廷到底。永历不知道这个底线,但邓名知道闯营大部分将领都是可以完全信任的。
“李国英也是左良玉的旧部,对吧?”邓名这些日子了解了不少对面的敌人的底细,这个问题他是明知故问。
“不错。”袁宗第一脸戒备的表情,轻轻点头应是。
“当初靖国公追击左良玉的时候,左良玉决定放弃襄阳,离开襄阳以前,他把城中的百姓洗劫一空,把男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