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4 / 6)

都对永平帝座下皇位虎视眈眈,也许他们会有些其他想法也不可知!

“老师的意思是?”那日松不解。

冯若松咽下口中的酒,慢慢道:“那日松,你知道一个家族,国家,往往从内部开始破坏是最快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追求有是不同的,你要看他们想得到什么,而你又能提供什么,我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那些皇孙贵族哪个没有私心,就像是前朝的皇族不是无视子民的死活,才灭了国,自己也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换了哪个皇朝都一样。所以随便吧,不管怎么样也好,他反正已经老了,比起孟朝蒙古才更像是他的家。行不行的,就看那日松的运气吧!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晚安!

第110章

那日松就像是不知道城中对蒙古的种种传言,开始频频拜访各皇子府上, 不过别人信不信, 坚持蒙古对孟朝一直抱持着友好之心, 绝无侵犯之意。至于屠城杀人一事, 他认为打战哪有不死人的,如果他们不抵抗投降的话,也不会遭遇这种待遇。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他不觉得蒙古做错了。

他在开封停留期间, 特意打听了朝中局势, 也知道到底哪几个皇子有竞争下一任皇帝的实力, 心下有意结交, 并送上了准备的礼物。

碍于他是使臣的身份,皇子们也不好太冷落他,客气的回赠了礼物。但是并无意深交,不说永平帝明显的倾向于金国的态度,他们自然要跟着走。就是单从他们本身论,关于蒙古会成为未来的强敌这一概念还是模糊的。

对他们来说, 不过是又一个野蛮未开化的民族, 哪里值得他们低下高高在上的头颅, 折节下交呢?因此对于那日松甚是敷衍了事, 而且也不认为远在千里的蒙古能帮上什么忙, 归根结底还是轻视的。

那日松自然能察觉到他们的态度,他冷笑,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他还真看不上孟朝的这帮皇子。

索性当前只是试探,那日松也没有抱着一定成功的希望,关键要先打通关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不仅如此,他还留意到了孟朝重文轻武的习惯现象,领兵打仗的将领竟然被文臣压制,真正有实权的都是读书出身站在朝堂上的人。

不像蒙古以实力为尊,哪个部落掌握的兵多,粮食牛马丰盛,地盘大,首领就有更大的话语权。

他觉得很有意思,认为那些文臣也可以结交一下,因为他们在朝上说话更有分量,是值得投资的对象,说不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过他也了解这些读书人的脾性,轻视鄙夷他们外族人,看不起他们这些关外民族。

但是那日松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