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雪灾。”
他道:“夏州还好,伊州,包括肃州那一带前段时间竟又下了一场雪。”
庄先生算了一下时间,“怎么会?”
杨和书点头,“今年天时不好,所以草原上的牧民更艰难,他们也因此更相信这是天罚。”
庄先生不说话了。
杨和书只能提醒,“先生这一趟要小心些,白善他们到底年轻,要约束好,以免祸从口出。”
杨和书不信神佛,他知道白善几个偏信道家,只是也不相信献祭一类的事。
几个少年人年轻冲动,此去草原,要是不小心遇上这样的事,只怕不会袖手,到时候闹出事来就不好了。
草原不同中原,朝廷对丰州以北,凉州以西的地方基本上没什么控制力,这几个地方都属于边镇,官员基本上只管城内的汉民,很难管治草原上的牧民。
要是他们和牧民发生冲突,朝廷这边的官员面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牧民更多还是听部族的,而部族,基本上不会听朝廷官员的。
庄先生严肃的点头,沉着脸便是明白。
等满宝他们醒来时,已经是半下午了,杨和书又回到前面处理公务,连庄先生都休息了一会儿坐到廊下看书了。
六个少年摸着肚子出门,感觉好饿。 娇女种田,掌家娘子俏夫郎
第2134章 后续
六人直到夕阳出现才见到杨和书,于是一群人凑在一起吃了一顿晚食,顺便了解一下夏州的情况。
夏州的情况现在好了很多,在杨和书带着朝廷援助的物资回到夏州前牛家就因为各种流言不得不离开了夏州。
之前,天花一疫的怨恨主要就集中在牛家和杨和书身上。
牛家的原因自不必说,而杨和书,夏州本地的人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认为,要不是杨和书封城,夏州不会死这么多人。
如果能够南下或往东去求医,他们起码能再活一半。
即便知道封城可以最有效的防止天花扩散,但真涉及到自己和亲人的性命,能够无悔认同封城的又有多少人?
杨和书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辩无可辩,他也不辩,只是他随大理寺官员离开夏州之后,城中的流言便慢慢改了方向。
崔氏搬到了城外庄子去住,但她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杨和书只带了一个万田进京,其他人手,包括自己的师爷都留给了她。
夏州的百姓开始记起杨和书为了救人一直在第一线,天花病人都是被隔离起来的,连家人都抛弃过家人,不愿意到医棚中照顾。
可是杨大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次医棚,有时候还亲自去安抚病人,可以说很不顾及自己的安危了。
而且,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