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子民,怎么能坐视睢阳受困不管?”
张耳道:“为将者,讲究顾全大局,决不能因小失大。睢阳军民受困,谁都不愿意看到,可如果现在借兵给睢阳,甚至倾临淮之兵驰援睢阳,万一临淮有失,则江南不保,又如何挽救大唐?若是因此而致使国运崩塌,这个罪责岂是你我能够承担?”
“国运崩塌”四个字一出,犹如泰山一般压在来,李伯禽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张耳接着道:“李郎不愿见睢阳军民受困,想要驰援,自然是宅心仁厚。可如今,唯有扼守江南,保得大唐半壁江山,才是当务之急。为国家计长远,临淮绝不可陷落,贺兰大人也不可轻动。睢阳军民舍命为国抗敌,是国家栋梁,也自然是我等楷模。等到肃清贼寇,国运安定,满朝文武自会为其表不世之功,天下百姓也会为其立祠,万世敬仰。如此,也不会负了他们的忠义之举。我这番话,不知李郎以为如何?”李伯禽虽然觉得不去救援是万万不可,可被张耳一番话说得无法辩驳。因此心中愤懑,怒而不言。
贺兰进明这时才说:“先生所言甚是。睢阳被困,谁都会忧心忡忡,可为了国家大计,我也无可奈何啊。只是那张巡部下的南霁云,赤胆忠心,英武非常,是罕有的将才。我听闻其大名已久,对他的武艺人品十分钦佩,几次想招纳过来,都被张巡阻挠。睢阳一旦陷落,南霁云恐怕也难以保全,可惜了一代英雄,不能为我所用,却冤死于沙场啊。”
张耳笑道:“原来大人思贤若渴,此事倒是不难。大人可以在府中设宴,盛情款待,以礼相遇,诉说仰慕钦佩之情。他要谈起救援之事,大人只推脱说需要时日筹备,把他强留在府中。待到睢阳陷落,他无处可投,大人再聘之以重礼,必能将此人纳入麾下。”贺兰进明听了这话,笑着点点头,心里方才满意。于是按计吩咐下去,先不见南霁云,只安排他休息,却在后庭准备宴会,晚上为南霁云接风。李伯禽听他们谈话,只说如何招纳南霁云,绝口不提借兵的事,心中早已不满,便向贺兰进明告辞。
一回到住处,连隐月便问如何。李伯禽满腹牢骚,坐下喝口水,将前边的事细细说了一遍。愤愤道:“孰轻孰重都分不出来,大军压境,还是只顾招揽门客。空养这么多人,却只顾寻欢作乐,有什么用!”
连隐月道:“这位大人不以苍生为念,却汲汲于虚名,枉受节度之名职。”
李伯禽又说起南霁云的事情,连隐月听完,惊叹于南霁云的为人,道:“没想到李郎结识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
李伯禽道:“自潼关一别,就再也没有南大哥的消息,没想到他在睢阳参军杀贼。此番他来求救,肯定是睢阳情势危急,可是这贺兰进明竟然按兵不动,真是可气。”
连隐月道:“贺兰进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