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仙侠小说>三清山上可有仙> 卷一.少华巉岩连天阙 三清至此求临月

卷一.少华巉岩连天阙 三清至此求临月(2 / 4)

若有一人说道当年观主看我时候叹了口气、道了句可惜,众人几乎将其视为神人。

家住村东头的老黄把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撇了撇嘴道,“我家小幺儿过了清明就满七岁了,我看身子骨还算结实,改明儿天好我就把他送上山去。这小混蛋身子骨结实着呢,我瞧着总能让观主看上两眼。”

住在邻家的郭二笑道,“我说黄老哥,你家的小幺儿咱们可都熟悉,那娃子我稀罕的紧,你要是送上山大家可舍不得。”

“送上山又不是回不来了,我看那山上的道爷时常下山的也不少。”老黄说道:“这娃子我就看他跟道爷有缘。”

周围有老少爷们有好事儿的,便高喊一句,“那是随你了,你老黄看对了眼儿,跟谁家娘们都有缘。”

“那是。”老黄脸上带上了洋洋自得,颇有几分反以为荣的感觉,又忽然想到自家娘们正在不远处收拾农具,怕严内耳边生风,赶紧正襟危坐对好事儿者怒目而视,字正腔圆的骂出一句,“放屁!”

众人一哄而笑。

老黄把烟嘴塞进嘴里,猛吸了两口,道,“可这山上的事儿咱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这么些年可哪有孩子让观主相中过?咱家的娃子啊,怕是没戏。”说毕,又好似要佐证自己似的摇了摇头,复述两句,“没戏!没戏!”

众人一时无言。本朝尚武,太祖以武取国更是奉为嘉谈。寒门弟子若是一心以文考取功名颇为辛苦,然而以武致仕却简单了许多,毕竟庄稼汉家的孩子,一把子力气还是有的。哪怕拿不到功名学些自卫本事想来也是好的。

然而关中之地广开门户不闭山门的门派本就稀少,像三清门这样在江湖上有头有脸的更是屈指可数。但凡有别的指望又何苦在这山下一待就是大半辈子。加上三清观虽是道观却不吝弟子出家与否,为人父母的当然还心存着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的想法,总不能让孩子去少林当和尚吧。

思虑至此,老黄便没了闲聊打笑的心思,低着头一口一口的抽着旱烟,眉毛和嘴唇一起用力仿佛跟这旱烟杆有着八辈子大仇。

熟悉的乡邻都知道他这是犯了倔病也不去理他,避开话题照常插科打诨,聊得无非是谁家女娃许给谁家换了多少头牛,谁家旧房要翻新。村前的官道走过一条长龙般的车队,粗略一看有二三十之数,正在路旁停靠歇息,大家又开始对车队指指点点,猜测这是哪家的富商嫁女嫁妆,哪只箱子里装了什么稀罕宝贝。

正所谓十家乐难解一家仇,听闻这些插科打诨,老黄心里却是越想越气。

忽然被人拍了一下肩膀,问道“这位大叔,能否再说些山上的事与我听听?”声音优悦清脆,犹如树上黄鹂。倒是老黄被吓得一激灵,差不点没拿住手上的烟杆。

老黄一是气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