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鹿鼎记> 【0957 让顾秉谦上奏本】

【0957 让顾秉谦上奏本】(6 / 9)

员拥有海上探险精神,为此他们曾深入前人从未涉足的海域,他们实际上是进入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第一批航海家。

然而他们悲惨的出身注定他们的努力是失败的。

这些中国古代罕见的航海家都是备受歧视的宦官,他们的成功只能加重主流社会对航海的敌视。

明朝官僚们在1422年趁郑和远在海外之际,终于让皇帝放弃了海外扩张的企图,他们的理由是,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它让我们感到恐惧。

不久郑和被招回,舰队在海港中烂掉,它的航海资料被兵部销毁,停止建造远洋舰船,严禁海外私人贸易,将近在咫尺的制海权拱手让与他人。

海权观念的缺失造成了国防战略中的大陆军主义,从而使水师得不到足够的资源。

第二个致命弱点是半虚构的中国中心论,中国在自古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把其他国家当作蛮夷,沉醉在起初是真实的继则是虚幻的最后是伪造的世界中心地位中,不愿意了解朝贡圈外的世界。

由于落后的地理观,当时认为郑和已到达整个世界,在海上没有发现与中国抗衡的力量,因此保持水师也变得没有必要。

中国中心论所带来的文化优越感,使中国执行了一条世界主义的外交路线,尽管也有地缘政治利益和资源-贸易上的考虑,但更注重价值观的推行和文化的辐射。

这种对外战略比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文明得多,但却容易漠视本国的战略利益。

当郑和粉碎了来自马六甲海峡,锡兰和爪哇的挑战时,明帝国获得了控制这些战略要地的合法性,从而可以控制亚欧国际航路。

然而传统的怀柔政策再次导致坐失良机,否则葡萄牙人根本没有机会进入远东。

民族国家意识的缺失,造成了明朝海外利益的自动放弃。

这一切加在一起,造成一个可悲的结局,当西欧为了建立海军不惜像威尼斯银行家借贷时,明朝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却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历经郑和船队数十年舍生忘死才得到的航海资料销毁,而且受到明朝所有官员的称赞。

一支曾在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海上力量的撤退,无疑会带来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北印度洋朝贡贸易圈的崩溃也是大明海军衰落的重要原因。

中国商人早在唐宋时期便在印度洋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影响延伸至十六世纪。

戈雷多曾说他在印度海岸发现许多中国人的商站。

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说据霍尔木兹人讲中国船很多,仅一次涨潮就有4000艘中国船进入海峡。

在郑和海上远征中,通过军事威慑和和平贸易,使许多印度洋国家成为明朝的藩属,构成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