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鹿鼎记> 【1002 不容易搞】

【1002 不容易搞】(6 / 7)

不出任何办法。

崇祯元年陕西大饥,饿殍枕藉。

懋才奉命入陕调查,见故乡吃人的惨景,五月十八日上报灾情。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亦恬不知怪。日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不为盗而死,犹得为饱死鬼也。最可悯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熟而死矣。于是死者枕籍,臭气薰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遣骸。臣来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许矣。有抚臣岳和声,引盗赈饥,捐俸煮粥,而道府州县各有所施,然粥有限而饥者无穷,杯水车薪,其何能济乎?又安得不相率而为盗也?且有司束手功令之严,不得不严为催科,仅存之遗黎,止有一逃耳。此次逃之于彼,彼处复逃之于此。转相逃,则转相为盗。

韦宝每每看见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都很难受,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流泪。

并且也会为人民生活之艰难而难受,这完全是一副末日景象,但是政府还是要他们交粮饷,他们怎么会不造反,怎么会不起义。

政府也有难处,东边的满清,西边的起义军,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之,岂不恤之。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内外交困,一个贪污腐败而又毫无能力的政府机关如何去解救这些民众。

满清来了之后,又是战乱,屠杀,人民是真的很有韧性。

崇祯帝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他想问出答案,他自己有没有方案实在是不知道。

崇祯一朝五十相,更换频繁,但是前期像阉党,必须去掉,再比如周道登之流,也要去掉,问题是这些人解决的问题的办法在哪里。

比如很多都是成基命这样的,对于时局无补。

在非常时刻,成基命证明自己是一名理智的顾问,但他稳重的政治理念不符合毅宗求治的急切心情,因此难以在朝局中立足。

在东林后起钱谦益、重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