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官吏齐聚于此。除了兵部大吏,刑部、工部、礼部、吏部等六部大吏全部齐聚于此。
六部之中,兵部最为特殊。除了兵部是儒家与兵家的通融机构,还因为兵部背后,真正的主事者,是三公之一的太保。所以六部大臣,在方云的问题久持不下后,选择了在兵部商讨。
一张张檀木大长桌,饰满了云纹,摆在兵部内衙中。几十名大小官吏,正对而坐,低声私语,互相交流。
“李大人,你是刑部尚书。不知道你们刑部,对于方云封侯之事,可有什么定论?”
兵部尚书张文突然道。
刑部尚书李居正摇了摇头:“方云在刑部,并无案卷。他的家底,大家也都清楚。如果论身世清白,他绝对没有问题。但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这个……”
李居正点到即止。当初三堂会审,弹劾杨弘。他是主审之一。对于方云,他总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各地儒生的弹劾卷宗,想必大家都收到了。不过现在,朝廷各地的将军,也有文书上来了,”吏部尚书赵克已拿出一打厚厚的卷宗道。
看到赵克已手中的一打厚厚的文书,众人都是心有戚戚然。这段时间,各种文书、奏章,他们都收了不少。各部衙门都差点放不下。
六部商议封侯之事,向来读力。极少受人影响。但这件事情,已经不是六部能够读力审核的了。他们之中,许多人的老师甚至都参杂进来了。
“方家次子封侯,牵连太大啊!……”
礼部尚书张公祺叹息道。礼为国家之本。所谓礼崩乐坏,国之不存。六部之中,礼部最为刻板。基本都是一些老儒。
礼部奉行的准则,向来是一切依规矩行事。按照规矩,方云封侯是没有任何问题。不管是战功,还是品行,都没有问题。但此事背后透露出来的,与“君臣之道”的冲突。甚至掺杂进的王侯之争,都让礼部一班老儒,心中矛盾、挣扎。
诸部之中,礼部受到的心理冲击,其实是最大的。
“是啊!是啊!……”
礼部尚书张公祺一句话,立即引发堂内众人的感概,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连一向刚正不阿,不讲情面,刻板守旧的礼部老臣,都发出这种人情味的感概。方云封侯背后的复杂背景,可见一斑。
“无论如何,此事不能拖得太久。即便不能迅速得出结束,但至少要有一个对策。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兵部尚书瘳元俭道。
大堂内一片沉默,众人都露出思索状。
“没办法。这件事情,只能再次请求三公决议了!”
刑部尚书李居正有过这种经验,沉默一阵后,立即提议道。
大堂里,一片沉静。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