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 皇权(1 / 5)

早朝后,御书房内。

姜武手中翻看着一本纸书《论语》,书桌上放着一些赵惇带来的活字印章,这本纸书,便是赵惇送给姜武的礼物。

公羊宁的手中也拿着一本《论衡》,眼神之中不时透露出欣喜之意,显然是对这份礼物满意至极。赵惇自然亏待不了自家兄弟,姜武有,公羊宁自然也有。

姜武看罢后,将书册放在桌上,起身走到赵惇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开怀大笑,赞赏道:“这就是子昂想要改善的纸张?还有印刷术?有了这两样东西,何愁我大齐不能够强盛啊!”

“陛下说得有理。”公羊宁也含笑点头。

两人都不是蠢笨之人,身居高位,那自然是目光长远的人,一眼就看出了纸书以及印刷术的好处。

有人认为,世家垄断知识,文化,从而掌控着偌大的权利,纸书印刷术的出现,便瓦解了世家垄断知识的局面,触动了世家的利益,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

并且大错特错!

首先,纸书在如何泛滥,穷人也是难以获得学习的机会,就像后世,书籍无数,知识无数,学之不尽,用之不穷。

可哪怕是有了义务教育,穷人家的孩子,还是难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的人为了生计,甚至早早辍学谋生。

眼下虽然说不是战乱时期,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吃饱穿暖自然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只有家中有余钱的人才会供孩子读书。对于更加穷苦的人家来说,读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有些人求他们读都不读,本来粮食就不够吃,家中还养一个只会读书的闲人,在他们看来读书还不如种田好使。

所以读书,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是有钱人的专利。

而且是读了书就能够当官吗?

普通百姓,寒门子弟,就算有人想要通过读书当官,出人头地,首先得过两道难关。

第一,是获得被教育的机会,第二,读书成才之后,获得步入仕途的机会。

国家,也给了读书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军功爵制以及举孝廉制,这两种制度,可以让人才获得出人头地机会。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科举制,全靠各郡向中央举荐人才,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

这举孝廉听上去非常简单,可是举孝廉的权利,一般掌控在世家大族,或者名儒大家手中。

而他们举荐的人才,一般都是自己治下州郡的属吏,或者自己门下通晓经学的学生。

走举孝孝廉的路子,要么才学过人,声名远播让世家大族的发现你的才能,如此才能获得他们的举荐。

要么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