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魔盘大唐> 第262章 孔孟之道治江湖

第262章 孔孟之道治江湖(2 / 4)

传儒教教义,却不知道他还是个江湖人。

“贤弟,何为‘三达德’?”

“说起三达德,便要讲一讲,孔子之前的江湖。”

在孔子周游天下江湖之前,江湖上信守的道义,乃是庄子的江湖,他主张逍遥自在,无拘无束。

这种道义将江湖人与国家、民族、朝廷彻底割裂开来。

在圣族崛起的时代,此种道义一不合于时,二不利于天下安定。

那时天下高手尽在江湖之中,一些人族高手信奉庄子的道义,只想着修炼成仙,不愿意为人族的崛起出力,导致人族在与圣族的交战中,屡屡失败。

孔子周游天下,劝说各方势力加入人族联军,为人族崛起出力。

江湖人都不同意,当时天下江湖人皆以庄子的弟子列御寇为盟主。

列御寇轻功极高,可凭虚御风,五日而游遍混元大陆,据说混元大陆最早的地图就是列御寇绘制成的。

对于孔子周游天下,招揽江湖人的举动,列御寇认为他是来捣乱的,用功名利禄来坏人清修,认为他是一个沽名钓誉,被功名利禄蒙蔽的俗人。

孔子则批评庄子的道义是错的。

坚守庄子道义之人,大都贪生畏死,轻信薄义,循规蹈矩之人,不能追求不朽的灵魂光辉,亦不贪享人性,却追求向兽性下滑的快感,只为些须肉身饱暖之乐而生存,这不是人之道,而是兽之道。

孔子曰:“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孔子认为兽之道不好,乃取死之道,作为人应该追求人之道。

列御寇询问何为‘人之道’?

孔子趁机提出了‘三达德’。

“三达德指的是‘智、仁、勇’。”

‘智’:孔子劝说江湖人别躲在山中,要进入人族间,多读书学习,以此来摆脱原始的蒙昧状态,将人与野兽区分开来。

‘仁’,仁慈。何为‘仁’,人二为人,人者爱人,意思是人族之间要亲亲相爱,和睦一家,一起对付外族。

‘勇’,要求高手们在对付外族时,一定要勇猛,不能贪生怕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族崛起而死,死得其所。

孔子认为三达德是三条通达天界的德行,只要遵守了,一定能早日飞升成仙。

孔子与列子列御寇在八荒原上辩论了七天七夜。

列子读书少,辩不过孔子,含恨败退。

孔子留下武道修为最高的子路在江湖中传播道义。

百余年后,一直躲在大山中的江湖人,渐渐走进了人族城市中。

为了教化那些江湖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