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是个混子,你祖父混到个亚衙役,那年闹饥荒,三餐不济,你祖父追赶盗贼饿的头晕眼花,晕倒在我们家门口,给个芋头连皮都吃了,牲口喝残了井水埋头就喝干了,轮到你倒这般穷讲究起来?”
贾母闻言气得差点早产。
贾母执意要回贾赦,老国国公夫人就要收拾东西回乡,说与其被人嫌弃吃下贱饭,不如回乡种地自在。
结果还要贾母跪地认错。
最可恶贾赦竟学会了狐假虎威。贾母一旦教训他,他就跟祖母告状。
贾母免不得又被婆婆责骂。
贾母万般无奈之下,索性不管贾赦,一门心思栽培贾政。
等老诰命殁了,贾赦已经十岁,习性已经养成。又到了读书习武的年纪,家里请了塾师,他直接从荣庆堂搬去了前院书斋。
跟贾母相处的时间有限。
仅有几次母子相聚,贾赦却发现母亲偏爱弟弟,他做什么错什么,越发不愿意亲近贾母。
贾政从小就喊贾母母亲,又乖巧又听话又爱读书,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贾赦从来都是叫贾母为太太。
他又行动粗鲁,言语粗俗乏味,不听教诲。
即便是贾赦后来被贾代善耳提面命,在师傅教导下学会了礼仪规矩,与贾政相比也天差地别!
石梅梳理清楚这些贾母与贾赦母子的隔阂,扶额叹息不已。
怪得贾母不愿意跟着贾赦养老居住。
这样一个闹心的儿子天天在跟前晃悠,只怕要短寿几十年,还谈什么安享天年!
不说贾母,一般母亲都不会喜欢这样倔头倔脑不求上进的孩子。
石梅感叹贾母母子们不容易。
母子们一辈子面和心不和。
最终好好一个府邸闹得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好在这一切都是本主的切肤之痛,跟石梅无关。
对石梅来说,贾赦贾政就是她在古代安身立命的助力,她要好好利用这两股力量!
臣不密失身!
石梅很快就领会了这一句至理名言!
贾母撇开大房秘密会见二房两口子的事情,很快就被贾赦知道了。
却是这日石梅想着再过三日就是贾代善出殡的日子。
出殡之后,一家人就要去家庙守孝百日。
石梅决定一家人回乡守孝,利用这三年时间好好□□他们兄弟。
石梅思虑首先说服他兄弟,让贾赦不要匆忙去礼部办理袭爵手续。让贾政不要去吏部接受恩赐的官衔。
再一个事,石梅身为诰命,不得擅自离京。
故而,石梅要回乡守孝,需要给皇后娘娘上折子请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