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这日首先找了贾政,先询问有关他们兄弟上折子丁忧的事情。
贾政说道:“太□□心,父亲殁了的隔日,我与大哥就写了丁忧折子,托付敬大哥递上去了,想来这几日就有消息。”
石梅颔首:“还有一件事情,我要返乡,虽然无需向礼部上折子,却要跟皇后娘娘报备,你替我行文,依然让你敬大哥替我呈上。“
贾政有些吃惊,之前不是这般商议啊!
不过,想着王氏的昏招,母亲改变心意,押着王氏回乡教训几年也是好事,免得她得意忘形,给家里惹祸。
就在三日前,王子腾调任京郊卫戍做了指挥使,直接负责京都的警卫。
这说明陛下对王家的信任更上一层。
这一想,贾政也不询问,直接应了:“母亲安心,儿子回去就写。”
石梅说道:“我还有一个主意,需要你同意才行,当然,你可以不同意,我也不怪你!”
贾政忙道:“母亲有事请吩咐,儿子无不从命。”
石梅颔首:“你父亲临终给陛下上了两份折子,一份替你大哥请封,一封是给你求了恩荫。陛下已经让戴权传话,说是知道你的情况,会妥善安置。”
贾政顿时垂泪:“都是儿子不孝,拖累父亲替我操心。”
石梅说道:“你父亲是一份拳拳爱心。然则,我却不想把你父亲一条命就这样让陛下一个五品六品的官儿就抹平了。
捐一个五品同知不过三千银子,我们家也不差这点银子。
你书读的不错,再用三年潜心磨炼文章,请名师指点,必定能在科场有所斩获。
故而,我要你不去吏部受命恩荫,我要让皇帝老儿永远欠着咱们家一条命,永远记着你父亲的救命之恩。
这份恩情福泽,我想留着庇护咱们的后代子孙,你看如何?”
贾政这人其实跟王氏一个德行,他只看到跟他有利之言。
贾政激动的面颊通红双眸放光:“母亲真对儿子参加科举有信心?”
石梅看过贾政从前献给贾母的辞赋,其实水平有限。也研究了朝廷之前三届取士的比例。
进士科与明经科的比例是一比十,甚至更高。
三次中,第一次进士三十人,明经却有一百二十人。
第二次二百三十人高中只,有二十个进士。
第三次二百八十人,也只有五十个进士。
且最年轻的进士,岁数也有三十岁。就是贾赦的大舅子张廷之。
当然,二十岁的良才美玉也有,不过百年不遇,硕果仅存。
大月朝最年轻的探花郎二十三岁,就是贾府的姑爷林如海。
若非如此,贾代善也不会向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