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壶关风云> 第十七章 太行山风云儿女

第十七章 太行山风云儿女(1 / 3)

第十七章

太行山风云儿女

校长何长工住在神郊村民杨福顺的一间北屋里,杨福顺当时是国民党县长,早年外出求学,是神郊村上第一个大学生,曾在自家院里办学,比较开明。他长期在外做官,此房一直闲着,由弟弟杨泽顺代管。国民党统治时期,杨泽顺在村上当村长,学员们来到这里后,杨泽顺逃避他乡。因此,房子空着,成为何长工校长的住所和办公的地方。门外设有两道岗哨,有卫兵日夜把守。(从进驻到1940年1月撤离,何长工校长及校部在这里居住了7个月。1946年土改,杨泽顺被抗日民主政府镇压,房子分给了穷人居住。据说杨福顺解放后跑到内蒙河套,后来客死他乡)。

何长工校长三四十岁,大个子,戴副眼镜,脚穿筒靴,身着灰布军装,腿上负过伤,走路有点跛。学员们都称他“何司令”。他经常给学员们讲课,主要讲形势和军事。他待人热情和气,闲时经常是一个人出来散步,喜欢同村民聊天,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遇到谁家有困难,就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在抗大一分校到来之前,壶关县牺盟会干部训练班也在这里办学。上课也在二仙庙。当时办学条件差,生活十分艰苦,教室、食堂都在庙内,十分拥挤。抗大一校500多人,全部住在神北村二仙庙上。其余学员分散住在周围十多个村庄,平时自学,集中上课经常安排在村边树下或河边沙滩上。学员或自带小马扎,没有的就随地而坐,捧着石印的小册子听教员讲课。

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学员们每天都要在夜间练习在山壑里徒步行走送信、隐蔽,山壑里的野狼多,经常发出“嗷——呜——”的叫声,特别是女生们,送信、侦察、联络都要靠她们去完成,从平顺到壶关、陵川再到长治县,学员们经常为组织运粮、送信、搞侦察。还有的女生被分配到各县干校担任文化教员。

三九年秋后,中共壶关县委、县政府开办了“壶关县军政干校”,校长由洛鸿章兼任,教育主任由苏贯之担任。干校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基层军政干部和小学教员,采取分期轮训的方式。首批训练班在西黄花水村开学,分校的优秀学生被组织上选派到干校工作。分校妇干队指导员齐心和队长王军两位同学被派到长治县干校工作,长治县干校校长是一位四川籍老红军,到了干校,由于齐心学生还是后补党员,不能担任干校指导员,改为队长兼教员。学员都是从区、乡妇联主任中选派来的,还有不少放了脚的小脚妇女。为了配合反“扫荡”,齐心跟王军经常带她们进行反扫荡演习,帮助群众转移,她们一个个肩背背包,腰挂手**,在山坡乡道进行急行军,那些妇女别看她们都是一双小脚,但是谁也不肯掉队,每天早晨带领她们出早操,在队前讲自己的故事:“我是夏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