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只能回头仔细给陛下解释了。”
文立万摇摇头,说道:“解释恐怕会适得其反,越描越黑。”
“为什么?”
“今日刘台发难,陛下并未制止,一则是要兼听则明;二则还是想听一下。如果恩相逐一解释,反到可能增添陛下疑心。”
“嗯,言之有理。这解释的事情应该由旁人来讲,才更合适。”
“对,恩相可以请其他大臣进行解释,学生也会在陛下面前进行解释。”
“这是个办法。呃,不过老夫一言不发,似也不大好吧,陛下会不会以为老夫桀骜不驯?”
“陛下可以提出辞职。”
张居正一听,双眼圆睁,惊诧万分,但瞬间就明白了文立万的意思。
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如今朝中大臣,还真没有人能替代他张居正的,主动请辞,急流勇退,显得无心恋权,又何谈专权擅政?
可是万一皇帝来给顺水推舟,恩准他的请辞,又如何是好?
别看皇帝小,人家心思可不小啊。
文立万见张居正还是有所顾虑,便说:“恩相放心,此事要里应外合。恩相在外请辞,我与冯保在内向陛下建言,可以确保恩相的地位万无一失。”
张居正拈须沉思片刻,说道:“好办法。紫禁城中多耳目,老夫不便出面。你抓紧与冯保联络,促成此事。”
文立万起身作揖:“学生遵命。”
自从驱逐高拱以后,冯保得到李太后和皇帝的器重,声望日隆,权势也如日中天。
紫禁城里,冯保虽然只是一个掌印太监,但于朝中众臣,将冯保视为内廷内相,将张居正视为外廷外相。
文立万对冯保一直没有什么好感,他来到明朝当天,就被张居正派去给冯保送信。
冯保后来又设计了毒杀高拱那出戏,对文立万进行考验。
虽然后来文立万替张居正与冯保联络,共谋对付高拱,但文立万对冯保从来就没有产生过好感。
冯保预谋借王大臣案,竭力想将离高拱置于死地的时候,文立万对冯保的反感几乎达到顶点。
文立万沉入民间,,然后又入主苏州府,这期间,他与冯保几乎再无交往。
若不是张居正命他与冯保商议应对请辞之事,文立万是不会主动与这个太监接触的。
文立万到冯保宅子来过几次,门丁对文立万已经很熟悉了,见文立万来找冯保,赶忙进去禀报。
片刻,只见冯保亲自出来迎接,老远就满脸喜悦大声说道:“哎呀呀,稀客、贵客啊,什么风把通政使给吹来了,幸会幸会。”
“小弟文立万见过冯兄,好久不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