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公社、大队、小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谈了话,开了座谈会,现在有下面4个问题简要地向主席汇报一下。
1、食堂问题。大多数甚至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解散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
2、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现在社员正在展开讨论。
3、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办法,但是要有发展。办法是:包产到小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4、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不收,棉花和秋季作物还有希望。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
毛泽东当天就阅读了周恩来报告的电话记录,随即批示向各省、市、自治区转发。朱德在四省调查食堂问题
1961年3月24日,朱德积极响应中央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不顾已是75岁的高龄,离开广州前往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省视察,公共食堂问题再次成为他这次调查的重点。
朱德对办公共食堂一直很不赞成。
早在1959年2月,他到广东江门调查时,就对当地的负责同志说:“农村办公共食堂,都吃一样的饭菜,像军队一样,这有点生硬。军队都是年轻人,又是作战部队,可以这样办。社员生活如果长期这样搞下去,就成问题了。这是一个关系到几亿人口吃饭的大问题。”
同年6月16日,朱德在听取了中共吉林省委负责同志的汇报时,又对食堂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
朱德说:
吃饭不要钱不行。要把粮食分给个人,由个人负责调剂,加点菜和薯。过去我们说食堂问题不大,是因为把粮食分到社员家里,自己掌握。一办食堂,就会造成很大浪费。不吃大锅饭,可以节省很多东西出口,换回来更多的钢铁、机器。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朱德对几个省的第一书记,更是三番五次地讲这个道理。
7月9日,朱德对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说:“吃大锅饭,我一向就担心,这么多人的家是不好当的。如果去年不刮那么一股风,不知能出口多少东西。”
7月11日,朱德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
“食堂若不退回去,就要改造,以自愿为原则。把粮食分到户和节约粮食结合起来。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去年试验了一下,他们知道在家吃饭比在公共食堂吃饭好,可以把粮食节约起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