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迁都了?
但,对于这件事,公孙昱倒不是那么吸引他的心思,他更多的还是欣慰杨柔儿的态度:毕竟结婚之前,这样的消息杨柔儿是断然不会透露给他的。
“仔细说说。”公孙昱拍了拍自己身侧的茵毯,示意杨柔儿不用如此拘束。
据杨柔儿所说,闻听关东起兵要勤王讨伐他董卓,董卓便有了迁都的想法。不过,此事毕竟牵连甚广,董卓也不好一意孤行。
于是,董卓便召开了廷议,讨论迁都一事。廷议那天,大老粗董卓还变得很温柔,也很有文化起来。
会议一开始,他就说道:“诸位,高祖建都关中长安,历时十一世,光武帝建都雒阳,亦是十一世。据神秘预言书《石包谶》说,这时应该迁长安,才能上通天意,下达民情。”
董卓一说历史,有人就笑了。
偷笑老董的人,是司徒杨彪,字文先,杨赐的儿子,杨修的老爸。
想当初,高祖刘邦立国,到王莽抢权前,历经不止十一世;光武刘秀立国到刘协止,亦不止十一世。董卓硬要说十一世,说明他的历史知识很有问题。
当然,董卓就是为了迎合神秘预言书的说法,故意使错。杨彪笑,也不是笑董卓故意使错,而是笑董卓这个招数实在太烂了。
虽然汉代迷信盛行,但朝中也是有不少有识之士的。杨彪当场站了起来,提出了三条反对意见:光武迁都,那是因为以前长安破坏严重,才搬来洛阳的,现在洛阳好好的,干吗要搬往长安?还有东汉建都洛阳已久,无缘无故抛弃皇家高庙,割舍皇陵搬走,势必引起百姓不满。
最后,杨彪更不客气了。他说:“《石包谶》是本邪书,你也信?”
公孙昱想,当时杨彪心里应该是想说的是:就那本破书,你也好意思拿来忽悠我们?
对于杨彪以上那两条意见,董卓愣了一会儿,没法回答。可都这个时候了,不行也要硬着头皮上。于是,董卓清清口,这样反驳杨彪:关中肥沃,故秦得并吞六国。现在的长安,木材资源相当丰富,武帝时代的陶灶还在,只要用心经营,什么豪华宫殿房子,不消多久,即可造成。至于百姓嘛,他们算什么,如果谁胆敢不走的,我派兵把他们通通赶到海里去淹死算了。
三句不离杀字,董卓的执政水平,也就这样了。杨彪当然不同意,执意劝阻董卓。董卓也拉长了脸皮,杀气腾腾的模样,想要杀人。幸好太尉黄琬一看情势不对,立即站起来说道:“董相国休怒,迁都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杨司徒的意见,仅供参考罢了。”
汉朝三公,两个出来说话了,第三个觉得自己也该说两句话。于是司空荀爽也赶紧出来打圆场道:“其实董相国哪想迁都呀,只不过是因为关东联军逼得太紧,所以才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