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计,借故秦之山形,以便控制天下。”
两个和事牢,一前一后,一唱一和,犹如一阵春风,就把正怒气腾腾的董卓拍得只剩一缕轻烟了。
就这样,会议在极度不和谐的气氛中,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听完这个消息,公孙昱不由嘴一撇,不屑言道:“士人也就这德行了,忽悠董卓一个顶俩,可一触到他们的利益,就会跟火上房一样强烈抵制起来。不过,一幻想董卓那家伙充文化人的样子,就很好笑。”
杨柔儿娥眉再度深蹙,疑惑问道:“夫君不是一向心忧百姓,董卓此举祸及百万黎庶,怎么如今夫君却要赞同迁都了?”
一听到百万量级的百姓,公孙昱的面色便严肃了许多,摆摆手道:“我不是赞同迁都,而是不耻那些士人所为。他们嘴上将百万百姓当做借口,可实际上还是心怀私愿。”
“你想想那杨彪,四世里一共出了四位三公;还有袁家,四世里都出了五位三公。他们简直就成了雒阳里的耗子,都在那里坐下窝了,又怎会轻易舍得迁到毫无根基的长安?”
“还有董卓恐怕也是想到了这点,这次关东群贼起兵,让董卓深切明白了士人是不会同他合作的。故而,他惧怕这些朝中士人与关东士人里应外合起来,才执意想要迁都的。只不过,这些事儿不能拿到台面上,所以董卓才出了那么一个烂招。”
“那此番校尉大人请夫君商议,莫非是?”杨柔儿心猛然一紧,似乎想到了什么。
而公孙昱也不由起身,叹了一句:“应该是商议让我回京之事吧毕竟,朝中迁都之事迁延不决,根子还在关东群雄这里,而我便是唯一与关东群雄有过交战的人。”
果然,一入贾诩帐中,贾诩连头都没抬,便拿出一封竹简道:“董公钧令,调你回京。”
公孙昱眼前蓦然便现出了雒阳那繁华宏伟的城池,以及城中数不胜数的亭台建筑在历史上,那座汇聚了古人无数智慧和汗血结晶的城池,就会再接下来的几日内,被董卓付之一炬!
一想到这里,公孙昱忽然便觉得心里有些堵。毕竟,建筑还是死的,可百万百姓,那可都是活生生的命啊!
然而,就当公孙昱不知该如何的时候,贾诩却忽然又继续说道:“不过,老夫却还不想让你就这样回去。”
“师父?”公孙昱不解,可贾诩却猛然又伸出了手,道:“不用多说,老夫早知其中缘由。朝中因为迁都一事迁延不决,而董公却要不顾百万百姓执意迁都,为今之计,只能让你在这里再打上一仗了。”
公孙昱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贾诩的用意:董卓执意迁都,就是惧怕朝中士人和关东士人里应外合。可假如他在小平津再取得一场胜仗,那董卓就会看到关东士人不过一盘散沙的本质,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