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一片洁白,十一月的苏北大地已经降过了一场大雪,官道因为有人打扫,积雪不厚,而除了官道之外,不管是房舍树木还是农田,都已经压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放眼看去,天地之间除了一片雪白外再无异色——除了在军歌声里昂首向前的淮军第一镇的官兵们。
看着一身黑灰色军服的第一镇官兵渐行渐远,张华轩终于醒过神来,自失一笑,向着身边的薛福成、福保兄弟还有丁宝桢道:“雄师漫道真如铁啊,第一镇必将在十天之内传来捷报。”
丁宝桢算是幕僚中除了薛家兄弟之外第一批正式投靠效忠的人,他虽然是儒生出身,表面上的脾气急躁而没有城府,其实这当然只是表面——他是一个心机深沉,善于在紧要关头做出最正确选择的那一类人。
丁宝桢斩安德海,看似行险,其实最为安全不过,当时汉人督抚集团已经成势,地方督抚自有军力与财力,已经不是朝廷可以随便处分的了,除了有强大的后援之外,丁宝桢也算准了杀一个擅自出京的太监先占住理,再有实力为后盾,慈禧奈何不了他的。事实也果然如他所料,慈禧最宠爱的太监被他在闹市一刀切了脑袋,权势滔天的西太后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事后,也没有能找丁宝桢的后茬,事情的发展正如曾国藩所说,这个贵州佬一下子就成名了。
现在既然看出来清廷暮气深重。根本就拿张华轩和淮军没有办法,而张华轩地出身与实力还有手腕都和太平军绝然不同,在丁宝桢这一类读书人看来,发匪是注定没有一点前途的,所谓的拜上帝教与白莲教这一类的邪教也没有半点区别,纵观中国历史,有邪教起事而成功的前例吗?所以不管清廷如何的不争气,总之这些读书人也不可能靠到太平军那边去谋求发展。
而张华轩和淮军就不同了,有实力。有野心,有手腕。也有深厚的背景,虽然张华轩的实力是建立在淮、扬一带的商业圈而不是传统地士绅阶层。前一阵子的肃反运动也是针对士绅与地主阶层,不过这显然不影响到张华轩手里一星半点地实力——反正他也不是靠这个阶层起家的。
认清楚形势与末来地丁宝桢决定的也非常快,几次试探之后,他便牢牢的站在了张华轩的一边,不管是做藩镇还是要扯旗造反,这个贵州蛮子已经决定与张华轩站在同一条战壕内了。
与他一起做出这个决定的当然还有不少幕僚,现在淮安已经引起全国智识之士的注意,舒城的事出来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清朝开国两百年来,还没有地方实力派杀害满族提督将军与巡抚而安然无事的。平西王吴三桂当年也杀了满人亲贵起事,不过遭受了可耻的失败,而大清开国到了现在,先是乾嘉年间的白莲教起来,闹了十来年花了几千万两地军费才平息下去。然后又是洋鬼子入侵,大清大失颜面,再又就是发匪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