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龙啸大明> 第二九零章 帝国体制(六)----品六爵俸

第二九零章 帝国体制(六)----品六爵俸(2 / 4)

当朝一品,知县是七品等。虽然从晋代实行了九品中正制以后,历朝都使用正从九品做为品级散官的标准,不过在每一品里又分了二或三等,因此实际的等级往往都有四五十级,明朝的官职是文散官三十一级,武散官五十二级。而每一级都有一个相应的名称,这就是品级散官。

第二个是实际的职务,如內阁首辅、各部尚书、巡抚、知府、知县等,当然每一个职务也都有相对应的品级,一边來说,做官都是重职不重品,只要是职位好,占一个肥缺,品级差一点都沒关系。

第三个就是勋爵,其实在唐、宋、明时期,勋和爵是两个概念,在明朝开国的时候,设了文勋十级,分别为左、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武勋十二级分别为左、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而爵就是人们熟知的公候伯孑男五爵。虽然都有相应的品级,但都属于荣誉称号。但按一般的习惯,是重爵不重勋,到了清朝,才将勋爵合一,不分文武,统称为爵。当然在官员封爵之后,除了荣誉之外,相应也会另外增加一份俸禄。因此历代以來,官员也都以封爵为荣。

虽然品级散官、勋爵制度,并不是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但也有必要制定出來,而且中华帝国毕竞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比如说国会的议员,到底应该怎样算才合适,另外有了品级,也就能制定相应的俸禄制度。这就是关系到每一个官员的切身利益了。因此只有确定了官员的品级,整个官僚体糸才算是真正的完善起來。

不过商毅并不想把官职制度弄太复杂,因此取消了散阶官的名称,只设了正从九品,同计是十八个等级,相对应的职位來说:内阁首相为正一品,副相为从一品,内阁大臣为正二品,各部长,以及省长、直辖市市长为正三品,省会市市长为正四品,一般市长为正五品,县长为正六品、乡长、镇长为正七品。和明朝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县长由七品升到了六品,不过在县以下还有一个乡镇级,因此这样的改变也说得过去。

国会的品级设定为:国会的议长正一品、执行议员正二品,候补执行议员正三品,普通议员,从正七品算起,毎出任一届议员,可以晋升一品,一直升到正四品。因为国会是三年一届,可以无限连任,因此一个议员干得好的话,连任个四五届都沒有问題。

司法部是和内阁大臣平级,以下的部门也依次类推。另外如中科院院士、工程师等一类的技术职称,也都有相应的品级。最低为七品,最高为三品。只有军队的军衔,不可品级挂钩,单独另算。

而勋爵制度,商毅也将勋爵合一,只设公候伯子男五爵,每个爵位內又分了上中下三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