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契丹那边受了天灾又长途跋涉,马饥人困;炎汉这边珍惜有生力量,不肯轻易折损;于是双方都不愿鏖兵,既想要打败对方,又不想结下深冤,便约好斗将不斗兵。结果斗了四场下来,契丹先胜三场,眼看就要拿下穆州,不料炎汉方面来了两大猛将,硬是扳回一局。
第五场来临之前,炎汉援军大举开到,漫原遍野扎下许多营寨。虚张声势是兵家常用之策,赵矜故意使己方一万多正规军、两万多民兵看起来有七、八万大军规模。
契丹方面,其实也在虚张声势。他们把战斗力强的精壮士卒放在前面,其余羸弱之徒放在后面。无奈天灾与跋涉实在耗竭了他们的战斗力,许多士卒中气不足,摇旗呐喊无力。相比之下,汉军这边精神得多。
看到炎汉大军源源不绝开来,契丹方面已经深刻了解到这个国家的不可轻视。上一场对决中两大猛将之力,使得族长萧若璎深为烦恼。连李宝昭都被甘巴速轻易杀败,萧贤思、萧隆运这两个本族中最强的男人竟被何磐几锤子全打下马,活捉过去。光是那两个猛将,这边无人能敌……何况汉军又来了许多援军,保不定里面没有厉害人物。
怎么办?萧若璎心中的打算,已经退而求其次。先前准备先拿下牧草丰盛的千里之地,好好修养人马;来年一鼓作气夺取这个国家,统治这里的人民,再驱使他们攻打蒙古人,夺回西辽故地,重建辽国。现在看来,能拿下穆州便已不错,取得安身之地,与炎汉结盟,再作打算。将来或许向炎汉借兵,匡复辽国,亦是一策。总之,蒙古是死敌,炎汉无冤无仇,若不能胜之,便要和之。考虑到炎汉方面能人层出不穷,只能再打一场,己方竭尽全力求胜。
于是萧若璎派出比较老成知事的萧观音奴、萧大悲奴二人作为使者,来见汉王,约明第五场规矩:打还是一样的打,三战二胜;不过,这一场要下大赌注,一举定输赢。炎汉输了,让出穆州城,向西退三百里,送给契丹一批粮草布帛,今后每年再送一些,两边从此相安无事;契丹输了,则寄住在穆州以东的五百里原野上,待来日征伐蒙古,取得地盘,再加倍奉还炎汉。
赵矜接见二人,听了条件,暗暗冷笑。五代十国时,有汉人曾向契丹借兵,争夺中原,赢了就割大量膏腴之地给契丹,作为报答。这样,铸成了无穷后患。现在想来,假如萧氏部族借了炎汉之地安身,来日打蒙古匡复故国,还肯奉还炎汉加倍之地么?至于炎汉一方如果输了,割地赔财物,把契丹好好养着,两边从此可以相安无事么?真能那样的话,北宋曾经年年送辽国“岁币”,照理应该无事才对啊,怎么竟致积弱而任人宰割呢?
以史为镜,赵矜心中有数了,就对二人道:“你们回复你家主子,这条件有待商榷,我不能完全答应。我的条件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