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异域纵横记> 第六十五回:阿若扬鞭指赵矜,究竟谁输谁又赢(上)

第六十五回:阿若扬鞭指赵矜,究竟谁输谁又赢(上)(2 / 4)

倘若你们赢了,我把穆州以东五百里原野给你们,已经足以让你们安身。考虑到你们人马饥困,我会送一批粮草布帛给你们。但是今后每年再送,这个休想。交易可以,白送不行。你们可以去打海都汗国,缴获马匹、奴隶跟我换粮食布帛。”

萧观音奴、萧大悲奴对望一眼。她们都是前代族长的心腹,通晓政治。赵矜的还价,她们听得明其中的关键所在。萧观音奴道:“那末,倘若你汉家赢了,如何?”

赵矜道:“我家赢了,则你们部族必须听我国号令。我国有两个空旷乏人的牧区,一个是这边苍州、穆州,一个是旷州、杰州,在山海之间,牧草亦颇优良。你们部族归顺我国,可以分为两部,到这两个牧区安居。我国给予你们自治,但你们的人民必须缴纳税赋,军士必须服从国家调遣,就像我现在手下的自治领主们一样。”说罢,赵矜把炎汉现行政策向二人解说一番。

二人听了,默默无语,遂拱手向赵矜告辞,回复主人再说。

赵矜这个杀价,颇是老辣。契丹如果取胜还好——胜的永远是大的,必然是要占好处的;但如果输了,那就是炎汉的臣民,可以生存,但不能为所欲为。这样的条件,契丹方面自然不乐意接受。可是他们人饥马困的事实摆在眼前,这种情况下,想要不接受又怎么行?

历来的汉人,老是受“宽容忍让”、“以德报怨”的儒家学说影响,对外谈判常常没有分寸,总以为自己家大业大,让外族一些没什么。但是历史事实证明,所谓容让都是怕麻烦,苟且偷安,结果往往导致长远的损失。不但汉人,就连汉化的帝王也一样,就像清朝的所谓康熙大帝,一纸《尼布楚条约》导致辽阔的西伯利亚丧失,真是昏不可及。儒学创始人孔子原本主张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就是说要以牙还牙才对,可是后世只能文不能武的大儒们硬是把孔子的原意给“发扬光大”成了反意。

赵矜可不打算再来个宽容忍让,一方面开出还价,另一方面秣马厉兵。若不接受,两军交战,炎汉可不怕。炎汉固然不希望付出太多牺牲,但到必要时,牺牲的代价,相比无度的忍让导致无穷后患的代价,还是小的。

萧观音奴、萧大悲奴回报萧若璎。萧若璎听了,先是眉头一锁,然后呵呵呵地笑起来。观音奴、大悲奴十分惊讶。面对这样的困局,小主人还能笑得出来……她们再想一想,不禁觉得欣慰,相视点头。就连过世的老主人都没有这样的气度,阿若大人竟然可以,不愧是全族复兴的希望。

“这样看来,那汉王是个明君。”萧若璎淡淡道:“不可欺也。”

“是。”观音奴、大悲奴凝重地点头。

萧若璎想定之后,指示道:“你二人为我回报,就说我答应他。唯有欲将我族分为二部之事不可。我族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