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话事人> 第191章 一本万利

第191章 一本万利(2 / 4)

身才是个从五品、官场之路似乎已经走到尽头,扑街的无以复加。

换句话说,在南京刷出名声,更容易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至少南京和京师是直接连通的。

从林大官人个人角度来看,他也比较喜欢跟这样有提线木偶潜质的人打交道。

“你这恶贼怎得在此?”那人进来就看到林泰来,反而先吃了一惊,同时又有点生理恶心。

赵志皋进入官场以来,从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顿时心里遭受了巨大冲击。

而且还是党争剧烈的万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首辅之一,有名的万历三大征大部分都是在他任期里打的。

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低调的闭门开会,私下里传达指示,也忒没气势了。”

对此他只想唱一句山歌,我家不是财神庙,哪会有财主进香来?

正在林泰来琢磨怎么加把火,彻底“收服”赵志皋时,忽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

武举考试报名也很简单,本身考生不多,手续也没那么复杂,早晨出发上午就办完了。

明伦堂东西两个侧房,分别是祭酒和司业的公房。

当今南京国子监连个正官祭酒都没有,一个叫赵志皋的六十二岁从五品扑街翰林兼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掌国子监事。

张文又提醒说:“坐馆到南京本意是博取武举功名,就算活动也该去兵部走动关系,结果杂七杂八如此分心。”

林泰来无底线的吹捧说:“以老学士之品格才力,蜗居在此,实乃朝廷屈才也!

这篇小令,实乃是为了老学士不吐不快!”

于是赵志皋更迷惑不解了,那伱仰慕个什么?

林泰来又叹道:“在下别无请托,只是真心感慨老学士的际遇,内心愤慨不平。

文化是跟着政治走的,不能不承认,在文化领域苏州地域性更强,而名义首都南京城更具有全国性。

而且赵志皋这个人还有个优点,就是性格比较软弱柔和,十分好相处。

在历史上,赵志皋作为同乡老前辈对胡应麟多有照顾,两人关系十分亲密。

老学士你说,这巧不巧?”

如果亲自上一线,肯定能碰到犯禁的,抓还是不抓?

海瑞的名头实在太好用了,那杂役没有耽误,立刻就进屋禀报去了。

“收服”赵志皋的进展好不容易才顺利起来,结果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敌意满满的胡应麟,这下又会有麻烦了!

哪个坐冷板凳的老干部,经得起这样的考验?

张文答道:“坐馆到南京数日,还没去兵部报名,过了截止日期就坏了!”

据说在板桥上居高临下,能看到不少美丽风景线。

大明朝早期人才稀缺,国子监还是很厉害的,监生肄业后比进士没差多少。

当然,如果谁被举报,那就不能怪他林泰来了,是被举报的人自己做人不周到。

林大官人不禁长叹道:“百业萧条,谁之过也?”

林泰来暗暗得意,如果今天拿下赵志皋,那就赚大了。

“不是海青天!”林泰来又说:“一条比海青天更粗的大腿!”

赵志皋对林泰来问道:“你们有什么过节?”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看,赵老翰林这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