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1 / 6)

第一章

关中经略

第九节

定量计算

孔鲋给共尉算了一笔帐。通常的亩产为一亩一石半到两石左右,关中的水利好,亩产更高一些,大概在两石至两石半之间,虽然有些田号称能亩产十石,但那样的田数量太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户人家,有田百亩,年出两百到两百五十石,一家五口,以夫妻带三个孩子算,丈夫是壮丁,年二十一石,妻子是壮女,与长子中男同样的口粮标准,是十四石,还有两个孩子是幼子,年十石左右,这样一家人每年仅是吃饭,就要近七十石,是他们出产的三分之一强。也就是说。一家人耕地百亩,能另供两家人吃,而且是仅仅是粮食供应,这还是好田,同时农夫还要全力以赴,也就是《吕氏春秋》里讲的一夫耕能供十夫食的上田夫。实际上,由于始皇帝登基以来,连年不休,关中的劳动力严重不足,边疆不稳,又导致畜牧主的逃离,耕牛大幅度减少,秦的农业已经没有嬴政刚刚登基时的水平。换句话说,国家可供养的非生产人口更少,在支持必须的军队和官府之外,根本没有余力再去支撑大量的商业人口。更重要的是,商业致富快,商业的兴盛,会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将大量本应该从事农、工等本业的人口吸引到商业上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农业崩溃,粮价疯涨,人心大乱。

孔鲋然后又给共尉讲述了一个事实,都说秦人重农抑商,实际上原先秦人是不抑商的,他们来自西陲,一直以畜牧渔猎为主。商业也是他们很看重的致富途径,为什么他们到关中之后,反而抑商了呢?因为农业的产出更多,同样的人力,花在农业上,比畜牧渔猎能养活更多的人,所以商鞅以耕战为本,打下了秦人争夺天下的强大基础,要不是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哪轮到你来入主关中。

共尉看着唾沫横飞的孔鲋,不仅不生气,反而有些高兴。老夫子这大半年以来改变了不少,他不仅读《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著作了,而且还研究了秦人的历史,看来让他编那部史书是对的,要不然他哪会有心思去读秦人的史书《秦纪》。老夫子说这些,当然有坚持儒家治国理念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老夫子是怕他急于求成,毁掉了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就凭这一点。共尉就觉得十分欣慰,哪怕老夫子的唾沫快喷到他脸上,他也不介意。

等孔鲋说完了,共尉也不作评价,让人拿来了茶水让老夫子先润润嗓子,然后让人找来了少府宝珊。不大一会儿,宝珊夹着一只算盘赶了过来,向共尉行了礼,又向孔鲋致意。孔鲋昂着头,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他对这个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女子身份登九卿之位的女商人很反感,一直认为这是共尉胡闹,是为了和那个小寡妇之间牵线搭桥,而不是为了国计民生。

“老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