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否有本要奏,直接看向徐卫道:“这位便是川陕宣抚处置使,东莞郡王徐卫吧?”
徐卫闻言出班,手持笏板道:“臣徐卫,充任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奉陛下诏命,入朝觐见。”
“好,朕听说两个月的路程,徐卿十余天就赶到。贤卿握兵在外累年,然一见召,即火速赴行在,事君可谓得体,朕心甚慰。”赵谨称赞道。
徐卫这是第一次见到赵谨,听皇帝说话,似乎还算持重?可听六哥的话,这位赵官家似乎有点……
“此臣本分而已。”
“甚好!若外臣都能如徐卿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赵谨提高音量说道。见殿中一片沉寂,他顿了顿,继续道“此番召卿紧急入朝,非为他事。贤卿坐镇川陕,统率西师,屡次大败北夷,复陕西全境,收河东半壁,天下谁人不知?今北朝派出使团南下,欲与我朝交好,许还中原淮东之地。朝议各执己见,没有定论。臣以卿总兵多年,知金人尤深,因此,想问问徐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启奏圣上,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照理,余非臣所问。”徐卫这个样子还是要作一作的。
“徐卿为国征战多年,川陕因卿而得以保全,乃柱国之臣,何必顾虑?但有意见,只管说来。”赵谨道。
徐卫停了片刻,这才执着笏板道:“既然圣上垂询,那臣就直言了。”笏板这东西,本来是大臣们用来作记事本用的,可以在上面记下自己欲奏之事,或者皇帝的指示之类。不过徐卫的笏板上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臣,反对与金议和!”徐卫没作任何铺垫,开门见山。
尽管大多数人已经料到了这一幕,但当真真切切听到耳朵里时,还是不禁震动!殿上一时议论四起!
徐卫不为所动,继续道:“若与金人媾和,则中其算计,自乱阵脚。”
赵谨也不禁为之色变,这些话他从徐良等大臣那里已经听得多了,但自徐卫口中说出,意义又不一样。因此疾声追问道:“哦?从何说起?”
“回陛下,金人主动提出议和,许还中原淮东。非止缓兵之计,更包藏祸心!”徐卫到底是战场上混了多年的,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尽管殿中些许嘈杂,可他洪亮的声音仍旧传遍每一个角落。
赵谨不安地动了动,等待着下文。朝臣们更是停止了议论静听,不仅仅是缓兵之计?那还有什么?
“自朝廷联结契丹,攻灭西夏以来,女真人受到的威胁与日俱增。这就迫使北夷不得不将防御重心放在西部。如此一来,不可避免地说法要削弱其在南方的力量。历年来,金军一直在南方保持攻势,但如今,非但无力对襄汉地区发动进攻,只怕还得转入守势。然,我军东起两浙,西至川陕,无处不在备战,金人闻听此讯,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