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刚好收工以后,开车从西边往东边的***走,经过灯火辉煌的金融街、长安街、国贸。
路上难得车也不多,我打开车窗让冷风灌进来一些,突然想,一晃在这座城市也快20年了。当你在一个城市待了20年之后,其实也开始说不清到底哪里才算是故乡了。
我出生在青岛。每一次想念青岛的时候,闭上眼睛,栈桥的风筝,夏天的啤酒,随处的海鸥,就出现在脑海里了。
但是我回不去,还把爸妈也接来了,一住又是10年,有时候又觉得,这里就是家了。
也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吧。
在某个地方出生,却在另一个城市生活,久了,他乡也就变成了故乡。
身边的朋友来来去去,有人从别的地方来到**,也有人从这个城市离开,选择去一个安逸的地方生活。
有人坚持留在大城市,坚持梦想、仰望星空,有人愿意生活在小城里,柴米油盐,幸福踏实、细微。
其实,还有选择的权力就已经是一种幸福了,身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你和你爱的人,他们在哪里,有没有和你在一起。
我知道有些人,他们拼了命地念书,拼了命地工作,把自己的家搬到大城市,就是为了带着家人逃离家乡。
有一位辽源的听众,在“何她说”公众号的后台写下了她自己的经历。
她说,孩子刚上小学,她和丈夫都下岗了。
孩子他爹去深圳打工,他们娘俩留在辽源,住在一个小山包上。买东西都要走下山,夏天三四十斤的米和面扛在肩上,一步一步爬。”
因为没钱,舍不得坐五毛钱一位的上山大巴。她背上勒得一道道血痕,孩子帮她拎瓶瓶罐罐的小手红肿发紫,汗水一浸,火辣辣的疼。冬天还要一趟趟把几百斤的蜂窝煤搬上山,汗都冻成冰碴了,刺骨的冷。
后来,他爹赚了点钱,让她带上孩子一起去深圳旅游。她们去了野生动物园、去了欢乐谷,逛了沃尔玛超市。
孩子见什么都新奇,他兴奋坏了,一个劲儿的喊:“妈妈,妈妈,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有这么多的零食?怎么有这么高的楼?”
她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她开始嫉妒,也开始恨自己没本事。临走那天,她收拾好行李,拉着孩子的手往宾馆外面走。
没想到,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刚上小学四年级,米和面都提不动的孩子,死死的拽着宾馆的门不撒手。
他哭的满地打滚儿腿乱蹬,可是一双手,始终没有离开过门!拽开了左手,他用右手去抓;拽开了右手,他又伸左手,从来没有见过他有这么大的力气!
“妈,咱们别走了行吗?求你了,我能在这上学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