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日记> 第四章:来人

第四章:来人(1 / 4)

('王守仁在正德元年,也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这对于他的见识有了更大的推动,他自己也时常思量,或许这就是天命所为吧,倘若他被迫与刘瑾的威势而趋炎附势,或许可以免了四十廷杖,也可以免于到这边疆之地,但是他每每想到于此,反而感到心中甚安,那是因为这看似不幸的遭遇却对他的未来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守仁自幼饱读诗书,对程朱理学也有极深的理解,但是他却不认同那所谓的“天理”“人欲”。

新的环境,以及贵州地区未经人文开发的原始环境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清新自然感。这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的出了一点——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心即理)。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守仁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他有了新的认识,“心即理也”。[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这种顿悟犹如拨开云雾见明日一般,一下子便解开了其心中的疑窦。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王艮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王守仁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八年后他对这次略带传奇色彩的悟道叙述说:守仁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苶,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王守仁也是深知仅仅凭靠自己的静修冥思也是无法改变现在混乱的时局、迷茫的人心,天下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有一触即发之感。

王守仁自早便开始了传道授业的工作。时至今日,荏苒的时光磨砺了他的精神,十余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经从最初的萌芽变为了一株茁壮成长的树苗,开枝散叶只在可待。

远望着北面的鄱阳湖湖面,王守仁先前出神的心思渐渐收拢回来,他轻轻叹了口气,水汽在寒冬的冰冷下形成一下片明显的白雾。悠悠然飘散了出去。

王守仁缓步向前,现在天色已晚,若是再不会官署中,道路便不好走了。四周一片静谧,只有远处传来的人声,那是城边的酒家在做饭食的吆喝声,徐徐的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