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一边默默听着母亲絮叨。
“在飞机上要照看好行李,身上的身份证、钱包、手机这些千万贴身放好,别被人偷了。”
“饿了就买点东西吃,晚上天气冷还是要盖好被子。”
“下了飞机就赶紧去学校,别迷了路,有事情就打电话,千万别心疼那点话费。哎,也不知道你爸怎么想的,居然同意让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
陈一鸣微笑着听着,一点不觉得厌烦,反而从心头升起一股久违的温馨。
记忆慢慢浮现,现在应该是临近大学报到,母亲带着自己从家住的小镇来蓉城送自己前往燕京上学的时候。
陈一鸣前世考上了燕京电力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电力集团,后来辞职创业,遭受了社会许多无情的毒打后,终于苦尽甘来,闯出了一番事业。
燕京电力大学2008级的新生报到日,正是九月二号、三号。
他默默看了一眼自己左手手腕上的一块硕大的电子表。
样式风骚,功能齐全,价格低廉,那个年代小镇学生流行装备之一。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日,上午,八点五十五。”
呼呼
一切都很清楚了。
很快,母子二人便来到了站外,杨秀拖着行李箱,站在一个公用电话厅外,“我约好了我们镇上一个在蓉城跑车的老乡,他送我们去机场。”
陈一鸣下意识诧异道:“为啥不直接打个车?”
杨秀啧了一声,“省钱啊!”
省钱
曾经的商界大佬默默调整着自己的心理,让自己尽快适应起来。
杨秀开口道:“我进去给他打个电话。”
2008年,因为手机普及率和通讯资费的关系,公用电话还在发挥着余热。
出门在外要打电话,还是有许多人借助公用电话。
村里的小卖部,镇上的超市,大多都提供公用电话服务,按时间收费。
在车站、学校等客流密集的场所,就有着专门的公用电话厅。
长长的台面,用塑料隔板隔成好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隔中摆上一台座机,再配一把椅子,有点类似于后世客服中心的样子。
随着杨秀走入一个空闲的隔间,四周的景象映入眼帘,熟悉的景象瞬间激起了尘封的回忆。
那段他不怎么愿意提起的记忆,正是这个复杂世界给单纯少年上的第一课。
只见杨秀从衣领中掏出挂在胸前的手机,翻开通讯录,照着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杨秀跟电话那头亲切地说着。
大致意思是说她和儿子到了车站了,行李有些多,电话那头说了些什么,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