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半生,实在是不幸,如今投在军中,能有一席之地,能吃饱饭,已经心满意足······至于笔墨文章,已经看透了!”
林正阳来了兴致,他还真不知道赵挺有这样艰辛的过去,对他的心里路程也来了兴致。
其实赵挺这番话,已经算是推心置腹,不是真正足够亲近,是不能随便讲的。
对林正阳倾诉这番苦水,实则已是在对他释放善意,甚至隐隐有几分投靠意味。
这就很不容易了。
别看赵挺没有功名,就小觑他,一个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
考不上举,进不了学,只能说明此人不擅长此道,未必就是愚笨。
单以科举定个人禀赋,实则必有遗漏,不过相较于其他选官制度,科举已经算是先进。
这且不谈,林正阳对赵挺还算满意。
军中登记造册,记录物资,以及俘虏名单,都归军曹管。
这军曹是林正阳任命的,李家军实并无此职,纵有,区区一个“队正”是没资格任命的。
当然,赵挺也不傻。
林正阳一走远就开始提拔亲信,排除异己,又攻破许多地方大族,聚敛粮草,还私下扩充兵力,搜集军械······
桩桩件件,都不像是忠于李大帅的样子。
这是要另起炉灶,自立山头啊!
如此,他这样一个误上贼船的,该如何自处?
军曹可是如此重要的职位,非是心腹,谁能掌之?
事后若是林正阳兵败,他能对别人说,他不是林正阳心腹吗?
说了,得有人信。
非是心腹,这等重要位置,说给你,就给你了?
常队副如若活着,定第一个跳出表示异议!
于是,今日借着闲谈时,赵挺半是戏言,半是认真地,谈起了自己的过往,也是基于某些不可言说的心理。
“圣贤之书,讲究德化,所谓的德,即能尽其欲,而化,即教化。”
“圣贤之道,微言大义,说破并不玄妙,为君者,当聆听下民之音,知小民之欲,如能尽之,便是有德。”
意思就是,为君者要记得听听下面人的意思,明白下面人的诉求,及时满足他们的诉求,免得积累矛盾,这就是有德。
“如此有德之君,自能使得远人来投,此谓之德望。”
远方的人一听,哎呀,这主公靠谱,发房子,发妻子,还分工作,分田地,赶紧去投靠!
这就是德望,有德才能有望。
“说来圣贤之道,无非是经世致用,非入世不能实践,非得明君而不可辅之。”
“我如今手中不捧经典,不诵圣贤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