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逆宋> 一四二 都察院

一四二 都察院(3 / 4)

钱来,若省去这些俸禄,给朕扩建穗都港,岂不更美?”

“皇上,兰台俸禄,于扩建穗都港不过杯水车薪。然御史纠出一个贪腐之辈,却能给社稷挽回很多损失,孰轻孰重,还请皇上斟酌。”

柴宗训的本性,赵家父子已然摸熟,辩论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宋王,”柴宗训不服气的质问到:“你且试举例,御史台为社稷挽回过什么损失?”

赵匡胤淡淡到:“先前京察之时,若无御史台协理,岂能纠出如许多之庸官、赃官?若裁撤御史台,下次京察,还有何人协理?”

柴宗训不再强辩,只将话题往他计算的方向去引:“若依宋王和魏枢相之意,不裁撤御史台,可二位能保证御史不再结党,主官不再趋炎附势,御史台不再沦为朝臣争斗的工具吗?”

赵匡胤说到:“皇上,若无御史台,只恐朝臣再无震慑,将会争斗得更厉害。”

柴宗训故作姿态:“朕深心里并不愿裁撤御史台,只因御史台于朝政作用不大,且御史无人监督,容易结党攻讦重臣,所以经符卿奏请,朕才不得不有此一念。”

“皇上,”魏仁浦接话到:“御史台只应设法斧正,不能裁撤啊。皇上若觉御史容易结党,可由圣驾亲自监督,如此御史即便结党,也只与皇上一党。”

终于被绕进来了,柴宗训心中窃喜。

和周树人没有关系的鲁迅曾说过,炎夏人的个性中有一种折中。

譬如你觉得屋子里很黑,要开一扇窗,但你直接说开窗,必会有人反对。但你说要掀了屋顶,让屋子更亮一些,马上便会有人提议你开一扇窗即可。

魏仁浦虽然中正,但他也是炎夏人嘛。

眼见赵匡胤仍在思虑,柴宗训故意说到:“朕身为大周天子,朝中众臣与天下万民皆与朕一党,朕何须与御史结党?以朕之意,还是裁撤御史台,多增密探,监视各朝臣。”

密探可不如御史好,御史是堂堂正正上书,还有得一辩。但密探偷偷奏与皇上知道,若恰好皇上心情不好,不由分说拿下问罪,那可便冤了。

想到此处,赵匡胤拱手到:“皇上,臣以为魏枢相之言甚是有理,御史台只应斧正,不能裁撤,可由圣驾亲自监督斧正。”

皇上矢志尽复汉唐故地,又喜欢御驾亲征,如今还有好多地方没打下来,待到他日出征,所谓的皇上监督斧正,不就是他宋王监督斧正吗?最多被符彦卿安插几个钉子进来,只要略施小计,一样可以将其拔除。

柴宗训淡淡到:“既是宋王与魏枢相联名奏请,朕便暂不裁撤御史台吧。”

底下众臣一起跪下到:“吾皇圣明。”

柴宗训接着说到:“不过既然让朕亲自监督斧正,朕倒有个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